新笔下文学

第55章 乱红飞过秋千去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弄玉对欧阳修的这首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她新的一轮历劫从这首词开始。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这也是全词特色之所在。这首词,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先说景深。“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然后,镜头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的幽深。“玉勒雕鞍游冶处”,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这种写法,欲扬先抑,做尽铺排,造足悬念,然后让人物出场,予人以深刻的印象。

再说情深。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不可能不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最后是意境深。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提起欧阳修,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醉翁亭记》,这篇入选中学课本的千古名篇,不仅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的琅琊山盛景推介天下,更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文人情怀抒发到了极致。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作为宋代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力推诗文革新,倡导简约文风,又善于修前朝史,提携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被赞为“唐宋八大家”;作为资深政治家,欧阳修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堪称三朝元老,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之职),谥号“文忠”。

辉煌背后,欧阳修还有鲜为人知另一面。他近四十岁不惑之年,陷“与外甥女乱伦”传闻,被贬滁州,作《醉翁亭记》;后六十岁时,又遭所谓“帏薄不修”弹劾,背负“与长媳通奸”不实指控,从此绝意官场,强意归隐,在颍州西湖终老。

欧阳修背负的骂名,其实是北宋党争的真实写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九五至尊 抗日:大将之路 为了她的心爱之人,我决定去弑君 凤逆天下:邪帝的绝色宠妃 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醉卿心:锦绣傲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