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7章 元之先生走得有点早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鱼米之乡,百姓困惫无比,一万七千贯绝不是个小数目。如再对百姓施压,好多人可能就要背乡离井、家破人亡了。怎么办?

王禹偁以自己的个人名誉和人格魅力,硬是从本县和邻县的富商大户手中如数借来,为国家出了力,为百姓解了急。

就这样,王禹偁赢得了长洲的民心。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遭到了官场诋毁,说他沽名钓誉,博取直名罢了。

自古至今,从来不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说三道四甚至口诛笔伐的情形,更不缺乏居高临下充斥道德优越感肆意品评别人的人,惟独欠缺真正的人文关怀和人心温暖;袖手旁观的看客心态已使人心麻木荒凉,更何况落井下石,污蔑诽谤。

王禹偁一度很悲哀,他说“我没有知音”。但人心向善,常州的百姓知恩,他们是知音。百姓们感念王县令的为民情怀和慷慨援助,第二年收成后都早早把债务还上。

第二年,雍熙四年(987),潘阆来到苏州拜访王禹偁。王禹偁热情接待,二人相谈甚欢,由此定交。

这年秋季,王禹偁和罗处约三年任期已满,同时被召入京城,离开了苏州,王禹偁也就与潘阆分别了。

临行时,潘阆作诗《送王长洲禹偁赴阙》赠王禹偁:

“蒿兰不并香,泾渭安同流。

小人有千险,君子生百忧。

名重圣主征,道光史策收。

一鹗秋空飞,鸟雀徒啾啾。”

从诗中也可看出潘阆对王禹偁的推许。

在长洲的三年中,王禹偁以为民之心和敢于担当之精神赢得了民众拥护,还因所写诗词追求白居易的平白近人、杜甫的现实主义文风而成为姑苏人们心中的偶像。

端拱元年(988年),王禹偁参加太宗召试,被提为右拾遗并直史馆。他旋即进谏,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后拜左司谏、知制诰。

高光时刻之后,谁也没想到,王禹偁起起伏伏,三次被贬黜。

淳化二年(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着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王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在商州团练副使任上,王禹偁俸禄很少。当时,潘阆到了京城开封,听说了王禹偁的处境,就将自己卖药积攒的白银给王禹偁寄去。

王禹偁写诗表示感谢:“卖药先生白布衣,书来方信在京师。减君炉里烧丹术,助我山中买酒资。”(《寄潘处士》)。

淳化四年(993年),王禹偁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被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至道元年(995年),任翰林学士,后以谤讪朝廷的罪名,从工部郎中贬为知滁州(今安徽滁州),次年改知扬州。

宋真宗即位(997年),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参与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999年)再次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

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打击,王禹偁并没有沉沦。他作了《三黜赋》,申明“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表现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王禹偁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曾向朝廷提出许多建议,提出了重农耕、节财用、任贤能、抑豪强、谨边防、减冗兵冗吏、淘汰僧尼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主张,虽大多数未被太宗、真宗采纳,却为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的“庆历变法”开了先声。

咸平四年(1001年)冬,王禹偁改任蕲州(今湖北蕲春)知县。上任不到一个月,王禹偁因病离世,年方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九五至尊 抗日:大将之路 为了她的心爱之人,我决定去弑君 凤逆天下:邪帝的绝色宠妃 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醉卿心:锦绣傲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