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有一张简单大气的花梨石书案和一座黑色的书架。
书案上的右上角有一方宝砚,边上放着个笔架,一根根倒挂的毛笔犹如树林一般。
与笔墨对称的另一角,整整齐齐摆着几本书籍。
书案的正中位置,此时正放着一张宣纸,宣纸上的字迹都还没干,一看便知是刚写的。
老杨将宣纸捧在手上看了半天后,才对着身前的两位男子问道:“不凡,这真是元庆当场作的诗?”
叫不凡的男子点了点头,非常肯定的道:“嗯!元庆公子拒绝几个娃子提出的飞花令后,当场作下了这诗。”
老杨没有继续追问作诗的过程,把目光投向边上的宁浩,一脸尽是疑问。
宁浩和杨元庆相处了六个三百六五十五天,虽没数清楚他几根毛,但长短还是有点数。
见自家王爷正高兴得合不拢嘴,宁浩肯定的说道:“这诗我也是第一次见,应该是元庆即兴发挥的。”
“按理说元庆也没去过江南,怎会突然以西湖开篇?”杨延年有些疑惑。
宁浩咧嘴一笑,圆道:“是没去过,不过我曾跟他讲过西湖美景,他以西湖开篇也不足为奇。”
徐不凡将目光再次投向杨元庆的那首‘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上,道:“这诗颇有诗仙李太白的飘逸手法,只是这飘逸中又带着对他母亲的思念跟独在异乡的落寞。虽然看着难受,但这真真是一首佳作。”
“哈哈!”老杨哈哈一笑:“没什么好难受的,他思念青鸾也正常。若这么快忘了他母亲,我看这小子长大后也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不值得我花心思去栽培。他娘的,想不到老子一个只会舞枪弄棒的武夫,竟然生了个才子出来,哈哈。”
徐不凡与宁浩将视线从宣纸上收回,躬身贺道:“恭喜王爷!”
徐不凡不等老杨谦虚,接着说道:“元庆公子有大才是好事,可对主公来说,那就未必是件好事了!”
宁浩点了点头,认同道:“现在这诗一出来,全天下人都知道王爷还有一个满腹文采的儿子,怕藏都藏不住了。”
徐不凡笑道:“我估计陛下这会儿应该也在读这篇佳作了。”
老杨起身走到窗边,目光看向窗外观潮亭的湖面:“本王打算提前让元庆认祖归宗。”
“不可!”徐不凡制止道:“这些年陛下一直没有对王爷动手,不仅是因为王爷被闲置在家不能干预兵权外,还有景公子表现也有些差强人意,这才让陛下没什么戒心。现在王爷的子嗣里冒出了这么个能文能武的世子出来,陛下定然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对我们放松戒备。”
宁浩附议道:“徐兄言之有理,此时还不是元庆认祖时候,请王爷三思。”
这些年来,朝中有不少人私下上奏皇帝说杨延年居心叵测,是元朝安定的一大隐患,应除之而后快。
譬如御史台的那些人,他们总会拿脚下这杨府来说事。
什么杨府占地百亩,规模之大,仅次皇宫,奢华无度,没有国柱表率。
这些人殊不知,杨府是陈天王在世时赐给杨延年的住宅。
作为前朝两大镇国大将之一,在朝堂和江湖的褒贬不一,这十来年虽被闲赋在家,但也没人敢怀疑他在军中一呼百应的影响力,包括他左右时局的实力。
毕竟这位异姓王当初掌管远东军太多年了,那些年他在远东军,可是只手遮天,翻云覆雨。
即使当今皇帝有过除掉他的念头也不敢动,因为杨延年在远东军埋了多少伏笔皇帝还看不透的。
皇帝也怕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大元朝弄得四分五裂,所以只让人监视着国公府的一举一动。
杨延年沉思片刻,向他俩问道:“两位先生对元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