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
奉元城,内城金銮殿上。
皇帝环顾满堂大臣,道:“杨元庆与马健已将宋民平安送达西梁岭,张德君,给各位爱卿念下杨元庆的复旨。”
像杨元庆的复旨,皇帝收到以后,大多会私下与大臣交流,今天他的心情特好,直接让内侍当着众人的面拿出来。
只听到张德君当众念道:“臣原是一介布衣,躬耕于丁州小镇,苟且乱军之中,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于心。蒙陛下与曹帅不嫌草民卑微身份,猥自枉屈,委臣以重任迁民,草民不胜感激,遂许陛下以驱驰……”
这奏章是秦石登基以来见过最奇葩的一道,他甚至都怀疑自三皇五帝以来,哪朝哪代也没遇见过这么奇葩的一封奏章。
先是不知廉耻的把武侯的出师表抄袭了一遍,末了为将士们请功又用口语化的白文说了一大堆废话,什么眼看群众生命受到马匪威胁之时,御武校尉二话不说,拎起兵器就冲进敌阵当中;什么迁徙百姓在皇上的爱民仁心感化之下,心甘情愿的跟随马钦钦差前往西梁岭,每个人在马大人的的御下服服帖帖,毫无怨言………
这是啥意思?连百姓也要请功?
文武百官起初还一直忍着不敢笑,见连皇上都笑得嘴都合不上,也终于憋不住,一个个捂着肚子直不了身,眼泪都笑出来了,一个个笑得东倒西歪,前俯后仰。
君臣笑了好一会功夫,才见秦石道:“三万百姓已全部安全抵达西梁岭,朕想将西梁岭改做府州,众爱卿意下如何?”
“陛下英明。”群臣大赞。
“此刻西梁岭正百废待兴,这一州之府,需要先有个知府,众爱卿有何建议?”秦石问道。
此次迁徙正使是曹彬帐下的幕僚,而曹彬在征宋国屡立大功,武将之中的一个大臣直接闻风而动,越众而出,道:“既然马健是负责百姓迁徙的正使,理当由他继任知府一职。”
杨元庆的奏章虽然狗屁不通,但奏章之中,对何中基在迁徙途中的表现描述得相当清晰,什么说时迟那时快,何校尉见马匪一刀砍向妇孺之时,当场不顾个人安危,以身挡箭。
何中基默许杨元庆夺了马健节钺一事何先明早已知晓,作为何中基的老爹,何先明不仅要站出来帮儿子承杨元庆奏章的请功情分,还要帮何中基不得已而为之助杨元庆一事给悄然抹去,不能让何中基在军中留下污点。
这趟浑水要趟,怎么趟,还得找块垫脚石来,而且不能得罪曹彬。
何先明道:“官家,马健在迁徙途中,视宋民如草芥,把军人当做牛马,臣觉得马健不适合。”
何先明索性将马健在迁徙途中的所作所为直接在朝堂上说了。
皇帝对军中拉帮结派作风向来忌惮,甚至说是非常厌恶,马健节钺被夺一事的前后过程,他也隐约听到一些风声,听闻何先明说起马健跟军队的关系相处并不融洽,皇帝默不作声,不急于表态。
袁崇山跟何中基此前弹劾马健的奏章赵普也曾看过,他对马健在迁徙途中的所作所为也极为不耻,见老友反对,也跟着说道:“马健在军民中的威望不足,臣也觉得不足以胜任。”
当即有不明所以的武将出列反对道:“宰相所言何意?”
赵普嗤之以鼻道:“马健出自曹帅帐下,负责百姓迁徙的军队也是曹帅指定的将士,本该一路相辅相成,可关系却闹得如此之僵,马健若执掌西梁,恐怕将士们也不服,百姓不服。”
赵普这话有一丝打压武将的风头,意思不言而喻,马健和负责迁徙的将领都是从远东军出去的,可连自个的将士都带不好,不能同心协力还彼此拆台,还有什么脸面做这知府。
一众武将被赵普怼得一脸无语。
皇帝静静的看着堂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