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九十二章 少年军官 (第1/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随着在朝堂上公开了公孙瓒和公孙度的两封信,大汉朝廷官员被天子引导着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不管上下官员愿不愿意,所有人都像是上了同一列战车,必须向着那个方向去努力。

这是一种华耀耗费心气,努力引燃的大势,更是一种转移阶级矛盾的手段。

就如诸葛亮曾经为蜀汉的北伐所做出的布局和努力,除了是为了理想志愿,还有几分不得已。

华耀领导如今的大汉,勤勉政事,恢复国力,以雪边境之耻,也是与诸葛亮的意图仿佛。

上下官员都尽量的把目光投向战事,努力的各司其职,化解内部矛盾。

虽然仍有相互攻讦者,不过也由原来的闻风弹劾转而变成了盯紧对方是否懈怠政务。

华耀这个天子也顺势吩咐了探事司的探子,大肆宣扬北方草原部族的凶残。

自古以来,朝廷内部稳定的情况下,各朝各代的官僚总是会极尽力量的争权夺利。

而当外有威胁之时,他们又会自动自觉的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文人士大夫还喜欢拿出他们制定的一套道德标准来约束帝王。

而他们却肆无忌惮的,或者寻着理由的践踏那些道德准则,让有些帝王深感束手无策。

如今华耀主动出击,大肆宣扬并制造外部威胁论,用国家民族大义来对这些官员进行约束、引导。

在华耀看来,汉民族是最可爱、最坚强、最团结又最矛盾的民族。

无论何时,就算内部打出了脑浆子,只要有了外部威胁,他们总能及时放下芥蒂,一致对外。

想要约束各级官吏,除了严酷的律法,还要有一定的外部压力。

国家还很艰难,还不是尔等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的时候…

要是被异族欺凌不还手,甚至是占去了土地,不要说天子丢脸,朝臣也一样,史书以及民间的学子士人也饶不了人。

将朝廷上下绑上一架战车,这就是华耀最终的目的。

所以华耀才会采取转移矛盾的手段,不遗余力的大肆宣扬,并制造外部威胁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是需要压力和竞争对手的。

听着信上所述,北方边境的一件件惨案,无数年轻的太学生、学子还有游侠儿尽皆怒不可遏,纷纷请愿表示,他们愿意自备武器、干粮北上杀胡。

华耀听了,觉得太学生不大靠谱,而游侠儿的目的,明显不是请愿。

他们若是真的想去,谁还能够拦着不成。

这请愿,大概是为了想进天子新编的龙卫队。

而龙卫队,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于是,华耀派时任大司马的刘宠去好言相劝,让他们三思而后行,量力而行,报国不只有杀胡。

学生努力读书,农人努力耕田,匠作努力制作改良器具,武人努力习武,兵士们努力杀敌和学习兵法…各司其职,皆乃报国之举。

看着一群群满腔热血,一心报国的青少年们,刘宠眉开眼笑…

在那里进行美好畅想,想象将来他们在天子的带领下,究竟会创造出怎样的一个盛世!

“诸位请听吾一言!”

曾经有着“一钱太守”之称的刘宠,清正廉明,无论是在士人之中还在是民间,都很有声望…

此刻,所有请愿的青年都默不作声的注视着身为大司马的他。

迎着众人的目光,刘宠郑重地朗声道:“如今国家财政困难,无法派出大军征讨,你们的报国之心陛下已经知晓,深感欣慰。

但陛下却不希望尔等白白去枉送了性命,如今天子有一言托吾转告你们,不知你可愿听否?”

恰在洛阳的一名游侠,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有闲王 皇明圣孙 三国:日记曝光,美人们都黑化了 大华极品小皇子 抗日之最强战兵 蜀汉之庄稼汉 二嫁,盛宠天才逆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