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意海軍主要通過中地中海航線向班加西港卸載,而班加西港到阿拉曼前線尚有1000 多公里之遙。從班加西港到阿拉曼前線的陸上運輸主要依靠北非海岸的濱海公路,這條公路時常處於英皇家空軍的轟炸封鎖之下,特別是越往東英空軍的優勢越明顯。隆美爾的非洲裝甲集團軍沒有足夠的汽車,這自始便是該集團軍的薄弱環節。不僅如此,補給品在抵達火線以前的陸上運輸中所遭受的困難與所受到的有增無已的損失,並不比海運為少。不說武器裝備和人員的輸送會有損失,即以燃油為例,遠涉重洋運抵班加西港的燃油,再以汽車運往前線時,鬆軟的沙質公路使汽車耗油量空前增大。這一切使得隆美爾的補給狀況十分緊張。
與軸心國的情況不同,英國正為重新發起進攻調遣儘可能多的物資、增援部隊及補給品。在這方面,英國擁有許多明顯的有利條件,雖然由於馬爾他島被封鎖,地中海航線基本被切斷,但他們環繞非洲的補給線可以不受敵人的干擾。德意兩國未能說服另一盟友日本海軍在印度洋保持強大兵力,打擊從美國經馬六甲海峽至中東的補給線和從英國繞道好望角至中東的補給線,使來自美國和英國本土的補給船隊源源不斷地通過印度洋進入蘇伊士運河。此外,英軍的許多生活補給品可以就地取給於埃及、伊拉克等地。在運輸線上的競賽中,德意處於明顯的劣勢,僅在8 月的後幾周里,英國就成功地在中東卸下了至少50 萬噸物資,同時間內軸心國一共才卸下13 萬噸。
隆美爾屯兵阿拉曼後,深深感受到補給問題的嚴重性。他把補給品不足歸咎於義大利人,並毫不客氣地責難悅:&ldo;最大的困難還是補給方面。主要是組織織方面嚴重缺點,於我們極為不利。地中海船隻的調派權掌握在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手中。&rdo;他對義大利人在補給方面過於偏袒意軍十分惱火,憤憤地寫道:&ldo;我們對於船隻調派、港口分配,尤其德意兩軍物資分配的比例均無權過問。按理本應l:1,但事實上德軍卻居於不利地位。如意軍皮斯托亞師,預定9 月中旬抵達非洲,用於利比亞而不是開往最前線,可在8 月初該師便有三分之二的人員和三、四百輛車輛運過海來。反之,德第164 步兵師的車輛卻還只運到了60 輛,而該帥早已在前線作戰了。&rdo;隆美爾曾多次向義大利方面提出抗議,一再建議任命一個權威人物,使其有權控制一切後勤機構,保護地中海上的一切航運,以及指揮在北非地中海戰區作戰的軸心國海空軍,但未被採納。隆美爾與義大利海軍方面,對糟糕的補給狀況互相推卸責任。
阿拉曼局勢陷入僵疆之後,隆美爾的態度發生了180°的大轉變,他想與英軍脫離接觸並退回到利比亞一埃及邊境陣地,他現在要求撤退與短短的一個月前要求繼續追擊時一樣堅決。然而,這個意見在德國遭到一致的反對,義大利的反對更為激烈。這兩個軸心國仍然確信,一旦必要的增援部隊運到,他們就能在新的攻勢中掌握主動權,攻進開羅城。意軍最高統帥部與德軍最高統帥部於7 月中旬達成了一項協議,動用那些集結起來準備進攻馬爾他島的部隊,並儘快把他們調往埃及。攻占馬爾他島的最後機會就此放棄了,當然也就談不止將該島變成軸心國到北非去的一塊墊腳石。
執意要繼續發動對亞歷山大港進攻的德意當局也在抓緊向阿拉曼前線調運兵力。7 月間,隆美爾得到5400 名補充兵員和新組建的第164 步兵師的兩個先頭團。13 萬兵新兵已經空運到北非,更多的部隊正以平均每天1000 人的數額到達。8 月初,一支德空軍精銳部隊‐‐第1 傘兵旅派歸隆美爾指揮。義大利人也投入了一支第一流的部隊‐‐弗爾格爾傘兵師。當弗爾格爾傘兵師的指揮官喝令立正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