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場戰爭,破壞了全人類的幸福。只有徹底摧毀軸心國,才可能出現一個善良正直的世界。艾森豪曾告訴負責情報工作的肯尼思&iddot;斯特朗准將,要儘量從被俘的德軍將領那裡獲取情報。但他本人只對尚未被俘的將領感興趣。他不許任何戰俘拜訪他。他堅持這種做法,直到戰爭結束。
非洲大陸的軸心國部隊被肅清了,一個大陸獲得了解放。隨著軸心國在北非地中海戰場大批久經考驗的部隊的覆滅,盟軍在南線從海陸兩方面完成了對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的戰略包圍。盟軍的下一個進攻目標指向了義大利的西西里島。
盟軍在北非的勝利首先是沿著抵抗最小的路線進攻的結果,北非地中海戰場對弱小的義大利來說是生命攸關的,對德國來說顯得並不十分重要。在這個戰場上,盟軍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人力物力優勢、武器裝備的優勢和海空軍優勢。美英兩國的政治領袖、軍隊指揮官及兩國軍隊之間求大同存小異,精誠團結,共同對敵,這是他們取勝的重要條件。當然在進攻突尼西亞的最後幾個月中,如果盟軍大膽穿插,迅速割裂敵防禦布勢,本可以早一點奪取最後勝利的。軍事家們指出,盟軍在突尼西亞的進攻作戰是&ldo;運動中的塹壕戰,而不是謝爾曼式的快速運動戰,更不是德國式的閃擊戰。&rdo;這些評論是有道理的。
軸心國部隊的劣勢是那樣明顯,他們為什麼不早些組織撤退,而聽憑全軍覆滅呢?突尼西亞戰役一結束,德軍上下就一起攻擊天生樂觀的凱塞林空軍元帥,說他慫恿希特勒大舉增兵突尼西亞,最後鑄成大錯。希待勒本人並不這樣看,1943 年7 月他在一次高級軍官會議上為自己辯解說:&ldo;我之所以在突尼西亞採取行動,是因為我確信以下幾點:通過占領突尼西亞,可以將(盟軍)入侵歐洲的時間推遲半年。更重要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