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4节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鲁王孙霸的重臣。貌似局势已经了然,孙权是有意拿太子党开刀,力挺鲁王党。但先别忙下结论,继续往下看,身为太子党中流砥柱的诸葛恪(诸葛瑾的儿子)升任大将军,驻军武昌,接替陆逊镇守荆州,而同是太子党的朱然也升任左大司马。

孙权内心到底是偏向太子党还是鲁王党?吴国群臣被搞得云里雾里。我们对这几位获得升迁的重臣身世稍加分析即可一窥究竟。

诸葛恪,徐州琅邪人;步骘,徐州淮阴人;吕岱,徐州广陵人。显然,孙权在大力提拔江北士族。

有点疑问的是朱然,表面上看他是江东人,但考证他的身份可以知道,他原本姓施,只是后来过继给江东丹杨郡的朱治为养子(丹杨朱氏和吴郡朱氏并非同族),另外,在昌黎所作的《太学博士施士丐墓铭》中又记载施然(朱然)祖籍非江东。所以,朱然的身份也确定了,他过继给朱治前是江北人,即便过继后也不属于“吴郡四姓”中的朱氏。

可全琮却是江东吴郡实打实的豪族,他排在孙权提拔的名单里,一是因为他非陆逊一党,二是因为他老婆孙鲁班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孙鲁班在“南鲁党争”背后的巨大能量。

至此,吴国一些明眼人总算恍然大悟,原来孙权并非在太子党和鲁王党之间画线,而是一门心思要整垮以陆逊为首的江东豪族,同时力挺那些非江东籍重臣。

往后的几年里,“南鲁党争”依然会继续下去,孙权也没有停止他的杀戮,我们会在后面继续探究这场吴国政治浩劫的始末。不过现在,我们还是把目光转移回魏国,因为那里正在酝酿着一场更加夸张,而且是天翻地覆的巨变。

正始年:曹爽亮剑

曹爽伐蜀失败后,怀着满腔怒火回到朝廷,他与司马懿的暗斗日趋升温,终于不可避免地到了白热化阶段。曹爽不再顾及舆论,他将采取一系列极强硬的手段把那些阻挡他的人踢出局。在这场对抗中,不存在正义与邪恶之分,两派都有奸佞小人,也都有品行高洁之士,所有人无不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奋斗。当然也有人,仅仅出于个人好恶,或是学术流派等原因被卷了进去。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魏朝司马懿和曹爽两大派系的权力架构对比,顺便,也让双方的重要角色露露脸。

司马懿派 vs 曹爽派

尚书令(尚书台首席) 司马孚

吏部尚书(人事部长) 卢毓

河南尹(京畿郡行政官) 王观

洛阳令(京都县行政官)

李胜

中护军(皇宫外禁军统领) 司马师

中领军(皇宫内禁军统领)

曹羲(曹爽弟)

武卫将军(中层禁军统领)

曹训(曹爽弟)

散骑常侍(皇帝近臣) 司马昭、钟毓

曹彦(曹爽弟)、丁谧

藩镇统帅 王昶(荆州、豫州)

夏侯玄(雍州、凉州)

由此可见,双方大致势均力敌,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在司马懿的背后,有强大的士族集团作为后盾,但曹爽背后,却只有少数被他拉拢的政坛新锐(大多是“太和浮华党”)。不言而喻,曹爽派系的政治资望远逊于那些老牌士族。曹爽看得很明白,因此,他没有将矛头直接指向司马懿,而是采取迂回策略将司马懿的政治盟友逐一肃清,这很类似前面孙权对付陆逊的方式。

曹爽首先盯上了朝廷最大的行政机构——尚书台。不过,他为了避免和司马懿的冲突过早激化,并没有碰尚书令司马孚,而是将目标锁定在吏部尚书这个重要职位。吏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人事部长,负责官员考核、升降、调动,只要能控制吏部,就等于控制了魏国官吏。当时担任吏部尚书的正是卢毓。可卢毓是魏国老牌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无限:邪神的清冷美人他大杀四方 世界第一度假村 重生:凤倾天下 乃木坂的紫阳花 鋼絲線上的百億星塵 雍华谱记 萬人迷他一心守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