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前的尚书令原本是王导。可想而知,王敦为笼络郗鉴,又把王导给坑了。
王导先是丢了扬州刺史,这回又丢了尚书令,更不用提早在王敦起兵前,他还是江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席重臣,一朝权力尽失,归根结底都是被王敦害的。王导烦透了,但不管他心里有多大火,也只能憋着。无论怎么说,王敦是自家人,他不能让外人看出自家人不和气。
王导忍气吞声,什么都没说。
王敦并不认为纪瞻、温峤、庾亮、郗鉴是司马绍的人,至少不那么确定。
在公元323年这段时间,庾亮和纪瞻都装模作样地提出辞职,但司马绍不同意。他们这副被司马绍赶鸭子上架的姿态(实事求是地说,他们也确实是被司马绍赶鸭子上架的)再一次麻痹了王敦。
然而,这四位重臣的的确确是站在司马绍一边的。一年来,司马绍不知疲倦地搞着小动作,先后把中书省、尚书台以及皇宫禁军兵权全部揽到了自己手里。他没有就此松懈,因为他明白,真正的战斗才刚刚打响,未来的处境将更加凶险莫测。
王允之事件
琅邪王氏家族成员众多,他们中一部分人聚集在王敦麾下,而更多的则在朝廷里任职。那些身处建邺的王氏族人,虽然可以视作王敦插手政务,监视皇帝的棋子,但从另一层面来说,一旦真的爆发战争,他们很可能会沦为人质,甚至免不了落得个玉石俱焚的惨剧。
包括司空王导在内的绝大部分族人正因为有这层顾虑,所以对王敦激进的作风相当抵触。
王敦有个堂弟名叫王舒,在朝为官。王舒的儿子王允之则常年跟随王敦左右。近来,王敦频繁跟钱凤商议对付司马绍的策略,王允之对此多有耳闻。
公元323年底,王舒晋升廷尉。王允之从姑孰回到建邺为老爸庆祝。
族人在王舒府邸欢聚一堂。然而,就在这一片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身为琅邪王氏宗主的王导和当事人王舒却显得心事重重。他们一边忙着应酬,一边时不时瞅一眼王允之,好像生怕对方跑了似的。
当晚,亲戚悉数告辞,房中只剩下王导、王舒、王允之三人。
王导目视着王允之道:“我有事要问你。”
王允之正襟危坐,恭敬聆听。
“这段时间,你一直跟在你堂伯身边,你跟我们说说他最近的情况。”
王允之遂将他所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王导听罢,点了点头:“处仲(王敦字处仲)是怕自己死后王应撑不住局面,所以想采取强硬手段解决问题吧。可他大概不知道,陛下也不是善茬儿,绝不会坐视不理……”
王舒一拳狠狠捶在案几上:“处仲办事不计后果,不弄个鱼死网破就不算完!万一有个闪失,王家怕是要大祸临头了。”
“咱们不能背着处仲帮外人,但也不能束手待毙。”王导沉思良久,对王允之言道:“明天,你觐见陛下,就跟陛下这么说……”
翌日,王允之谨遵王导安排,入宫觐见。
司马绍对王允之表现得异常热情,王允之的神态则甚是紧张。寒暄过后,王允之言道:“臣在姑孰时听闻一件要紧事,不敢向陛下隐瞒。”
“哦?你说,什么事?”
“前天深夜,臣偶尔经过王敦屋外,隐约听到王敦和钱凤密谈,话语中似有不轨的企图。臣躲在屋外也听不大真切。隔了会儿,王敦可能察觉屋外有动静,便出来巡查。臣情急之下装作喝醉,吐得满脸满身都是,这才躲过王敦的猜忌。臣昨天一到建邺,就把这事跟家父王舒、伯父王导说了,他们忧心社稷,一个劲儿地督促臣向您禀报。”
司马绍暗想:王敦图谋不轨还用得着你说?他心里虽这么想,但仍是满脸堆笑道:“王家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