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80节 (第2/6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越又想召王敦入朝,王敦死活不来了。

永嘉三年(309),王敦去了江东,跟他的一大家子王氏族人重逢。从此,王敦与王导这对堂兄弟成为扬州都督、琅邪王司马睿最重要的辅翼。

司马睿见到王敦很高兴,不过,他心里也隐隐有种不安。

是辅翼吗?

这辅翼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山雨欲来

永嘉元年至永嘉三年(307—309),中原及黄河以北的局势异常纷乱。让我们来做个简单介绍。

最北部(今北京往北的承德、张家口、呼和浩特一带)是由鲜卑族拓跋氏、段氏、宇文氏、慕容氏、乞伏氏等建立的各部独立势力。前面讲到的秃发树机能,是拓跋氏中迁居到河西的一支。总的来说,鲜卑族像一顶硕大的帽子扣在整个中国以北。鲜卑族虽然庞大,但除了极个别部族有时发动叛乱外,大体上和晋朝保持着相对友好的附庸关系。

在鲜卑族以南,即黄河以北的各州,由西向东盘踞着几股晋朝势力。

最西边,是凉州刺史张轨。这个人第一次出现。早在公元301年,张轨卜卦前程,预测凉州能成就霸者之业,遂主动向朝廷请命出任凉州刺史。张轨在凉州颇有作为,且一直对朝廷非常恭顺,当时,众多藩镇重臣无不借口盗贼横行(这也是事实)基本都中断向朝廷纳贡,唯独张轨是个例外。当然,虽则张轨面子工程做得很足,但毕竟凉州地处偏远,张轨无力挽救京都洛阳和中原的动荡,他只是一门心思地经营着自己的领地。

凉州东南,是担任秦州、雍州(包含关中地区)、梁州(三国时期的汉中)、益州四州都督的司马模(司马越四弟)。益州就不说了,一直在氐族人李雄的掌控中,此时李雄已经称帝,建立了成汉帝国。而其他秦州、雍州、梁州也是起义叛乱不断,司马模根本无暇关注中原的动荡。另外,司马模虽然是司马越的胞弟,但他对哥哥也不是完全掏心掏肺,这段时间,司马越本打算调司马模回京,但司马模居然不奉召,选择继续待在关西当土皇帝。

雍州往东是京畿地区所在的司隶州,司隶州往北的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一带),是官拜平北大将军、并州刺史的刘琨,他是最玩命抵抗匈奴人刘渊的一股势力。不过,刘琨仅拥有并州北部,他和洛阳之间的并州南部,已经被匈奴人彻底切断,如果洛阳有什么麻烦,刘琨即便想派兵救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刘琨为了避免南北两面受敌,只好与北方鲜卑族拓跋氏结盟。

这里要说句题外话,匈奴人刘渊承袭“汉”这个国号,并且把蜀汉后主刘禅抬出来当自己国家的先祖,刘禅、刘备又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然而,跟刘渊势不两立的刘琨,刚好也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比起刘禅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后裔,刘琨可是能拿得出家谱做证的。换句话说,匈奴人刘渊费了半天劲给自己找了个祖宗,却没想到这个祖宗的真正后裔正死心塌地帮着晋朝打自己,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实在是微妙。

并州往东的幽州、冀州(今北京到河北石家庄一带),是官拜司空、幽州刺史、冀州刺史、东夷河北都督的王浚(“文籍先生”王沈的儿子,太原王氏成员)。王浚一方面与南边的匈奴人开战,另一方面与北边的鲜卑族段氏结盟,并数度向鲜卑段氏借兵参与中原争斗。此前,司马颖逃离邺城后,王浚攻破邺城,屠杀八千平民。后来在东西大乱战中,王浚派兵支援司马越攻破长安,又屠杀二万平民。这些暴行,皆出自鲜卑人之手。

虽然王浚与刘琨这两个晋室藩镇大员毗邻而居,但他们二人处得并不融洽。原来,刘琨为了抵御匈奴人,曾向北方鲜卑族拓跋氏求助。拓跋氏首领拓跋猗卢派兵二万援助刘琨,事后,刘琨与拓跋猗卢结拜为兄弟。要知道,在这个一切看利益的乱世,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权臣他重生了 重生之一世一花 桃花(遇见逆水寒) 山海杂货店 [綜漫]Mafia渣男手冊 来到蒸汽工业的新世界 网游:天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