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人警告司马炎说:“刘渊才略出众不假,但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臣担心的不是他没法平定吴国,而是他平定了吴国后不会乖乖地回来。”
司马炎这才打消了让刘渊当藩镇的念头。顺便提一句,正因为此,司马炎驳了王浑、王济的面子,自然要好生安抚,便让王浑担任豫州都督,为最终扫平吴国奠定了基础。
秦州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叛乱时,李憙(曾弹劾过裴秀和山涛私占官田)提议让刘渊率军讨伐。李憙是上党人,上党郡紧邻平原郡,同属于并州,是故李憙跟刘渊也有同乡情谊。
孔恂再度反对:“刘渊斩杀秃发树机能的那天,将是秦州真正大乱的开始。蛟龙得云雨,不再是池中之物!”
司马炎再度弃用刘渊。
刘渊的处境并非不得志那么简单,杀身之祸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
司马攸曾对司马炎说:“不杀刘渊,并州怕是永无宁日。”
王浑想保住自己的朋友,苦劝司马炎:“刘渊是宽厚之人,臣可以担保。况且朝廷号称以诚信对待匈奴,怎能以莫须有的猜忌杀戮匈奴人质?”
刘渊的性命因王浑得以保全。
公元279年,刘豹死后,刘渊继任匈奴左部帅。到公元290年司马衷继位,杨骏疯狂赐官授爵,居然任命刘渊为五部大都督,由此,五部匈奴再度合而为一,全部归属刘渊麾下,曹操煞费苦心分裂匈奴的举措宣告终结。不过,毕竟匈奴人分裂了半个多世纪,刘渊统一匈奴的大业进展得并不太顺利,没多久,因匈奴人叛逃的事屡有发生,刘渊被罢免。此后不久,刘渊接受司马颖的笼络,居住在邺城。
我虽生在汉地,长在汉地,身体里却流淌着匈奴人的血。终有一天,我要重振匈奴声威!多年来,刘渊从没忘记过自己的誓言。
再说司马颖虽然在荡阴打了大胜仗,又挟持着皇帝,但他处境着实不妙。眼下,他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在冀州西边,是身兼并州刺史与并州都督,独揽并州军政大权的司马腾,司马腾正是司马颖政敌司马越的胞弟。在冀州北边,则是幽州都督王浚(王昶侄孙,“文籍先生”王沈的儿子,太原王氏成员),早在司马伦篡位时代,王浚暗中支持司马伦,由此跟勤王联军北线统帅司马颖结下了梁子。
这个时候,司马腾和王浚已经公然举起讨伐司马颖的旗帜了。
刘渊抓住机遇,对司马颖言道:“司马腾和王浚有十余万大军,恐非邺城所能抵挡。”
司马颖说:“我想护送皇帝回洛阳,暂且避其锋芒,然后再昭示天下,讨伐叛逆。”
刘渊又说:“殿下此言不妥。您是武皇帝(司马炎)之子,于皇室有殊勋,威望遍布四海,天下人谁不愿为您赴汤蹈火?王浚和司马腾的声望根本没法跟您比。如果您放弃大好优势离开邺城,就等于向敌人示弱,即便到达洛阳,权威也荡然无存,到时候怕是没人再听您的了……”
司马颖不住点头。刘渊的话看似有道理,但实则是把司马颖引入了一个陷阱。接下来,刘渊说出了他这番引言的重点。
“下臣想去说服五部匈奴协助殿下。幽州和并州的兵力不及五部匈奴,您安心镇守邺城,臣不日将率五部匈奴为您斩杀司马腾和王浚!”
司马颖动心了。
“好!我任命你为北单于!即刻出城,去召集五部匈奴的人马来帮我!”
刘渊终于出了邺城。什么北单于……匈奴人的尊号,不是由汉人来封的!刘渊怀着满腔热血奔赴并州左国城(今山西省方山县)。随后,他被族人推举为大单于,短短二十天内便纠合了五万匈奴军。
没多久,幽州都督王浚和并州都督司马腾果然发兵讨伐司马颖。刘渊象征性地派出五千匈奴军声援司马颖。这支匈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