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请兄长明示。”
“嗯……好好听着。”王衍犀利的眼神望着王澄和王敦,开口言道,“中原不知道要乱到什么地步。荆州有长江和汉水作为屏障,青州则背临大海,二州都是稳固的战略要地。你们两个驻守外州,我留在京都,足可称得上是狡兔三窟了。”
说白了,王衍的策略就是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增强家族抗风险能力。王澄和王敦这才恍然大悟,连连赞叹。这话传出去后,有识之士无不对王衍嗤之以鼻。
东晋史学家孙盛所著的《晋阳秋》也记载了这件事。不过细节略有出入。王衍对他几个弟弟说:“如今皇室濒危,所以我把王澄和王敦派到荆州和青州。如此,外可以建立霸业,内可以匡扶皇室。以后的事,就指望他们二人了。”按照这种说法,王衍就不单单是为自保那么简单了,他想维护社稷,不行就图谋霸业,野心也是相当之大。
王衍吐露心声后,又问王澄、王敦去外州上任有什么计划。
王敦无所谓地答道:“随机应变,没必要预先规划。”
王澄则侃侃而谈,他把所有可能的局面都设想到,又逐条说出对策,令在座宾客大为叹服。
这下,王澄的风头一下子盖过了王敦。王敦忌妒心起,“呸!”他朝地上吐了口口水,鄙夷道:“将来要真遇上麻烦,等着看你小子死无葬身之地吧!”
过了几天,王澄准备去荆州赴任了。
送别的同僚簇拥着他走出洛阳城,这时,有几个人低声耳语:“王君即将去荆州,想必内心既紧张又激动吧?”
说话声虽低,却字字入了王澄的耳朵。
我若不做点什么,难免被同僚看低。
王澄抬头仰视,目不转睛地盯着路旁大树上的一个喜鹊窝。
“你们等会儿。”
说着,他竟脱下官服爬上大树,旁若无人地去掏鹊窝。晋朝名士经常会做出现代人很难理解的怪诞举动,以标榜自己与众不同,当时,人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即便如此,王澄这么夸张的行为还是引得公卿瞠目结舌。须臾,有几个人开始拍王澄的马屁。
“刚才谁说王君紧张激动?你们看,王君是何等洒脱自在!”
“是啊!王君根本没把区区一个荆州刺史放在心上嘛!”
王澄正是希望借此表现自己对升官的淡然态度,他听着恭维,心头暗自得意。
刘琨也在送别的人群中,他看着王澄近乎幼稚的表演,陡然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金谷园中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这不就是自己昔日的写照吗?这些年经历了太多事,让刘琨明白了很多道理。他怅然叹道:“王君外表虽然洒脱,内心实则狭隘幼稚,这么处世怕会死得很难看吧。”
后来,王澄到了荆州,整天纵情狂饮,完全不过问政务,他当初预想的那些对策一条都没用上。而当时,荆州已经是起义叛乱遍地开花了。又过了几年,王澄率军讨伐一批聚众起义的巴蜀难民。这批难民投降后,王澄竟残忍地把他们全部处死。这一举动激怒了散布于荆州境内的所有巴蜀难民,很快引出更大的起义。
往后,我们还会讲到王澄、王敦的故事以及他们各自的结局。
就在王澄当上荆州刺史的同年,刘琨也当上了并州刺史。他率领一千人来到并州北部晋阳郡。一路上,他目睹匈奴人对汉族人的杀戮。他抵达晋阳时,悲哀地发现这里已然是座空城了。
金谷园中的往事在他脑海中闪现,那些优美的诗句、悠扬的音乐,还有贾谧对自己的赞赏,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变得那么无聊。刘琨突然看清了自己的使命。
从此,这位昔日“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沉醉于浮华生活的刘琨,便在四面强敌的围攻下,开始了他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