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执着,在他的心里永远没有“放弃”这两个字。但从更宏大的角度来讲,姜维为实现个人价值,不惜将国家拖入战乱,且无视旁人的生命。他是个逆流而上的勇士,同时也是个将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众生之上的野心家。后世大部分史学家对姜维评价很低,但也有少数人对姜维极尽推崇。笔者想尝试着把这位蜀汉末期的重臣形容得更加简单、纯粹些,那么或许可以这样讲——他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惜牺牲一切的人。
和姜维同时阵亡的还有蜀汉老将张翼,以及蒋琬之子蒋斌等人。蒋斌早在镇守汉城时就跟钟会搭上了关系,可是张翼,这位极度反感姜维的人也不幸卷入此劫,不能不为之遗憾。
蜀汉早在两个月前,也就是公元263年12月亡国,不过,应该说,在公元264年3月3日,随着蜀汉最后一位重臣姜维的死,这个偏居一隅的小国才算被盖上了棺材盖。
蜀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从诸葛亮到蒋琬、费祎、姜维这四位重臣(当然也可以称为权臣)来看,他们毕生沿着自己信仰的政治理想迈进,无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还是错,他们从没有将权力用于一己私利,也没有让自己的后代或亲属从中获利。这实在很不寻常,为什么蜀汉重臣和魏国的司马氏、吴国的诸葛恪、孙峻、孙有这么大的差别?难道仅仅归结于他们的个人道德操守?抑或是刘禅高明的政治手段?不可否认,这两个原因的确存在。但是,放到现代,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更准确地形容——企业文化。在诸葛亮执政时代,这种企业文化便被建立起来。诸葛亮权势之大,在当时无人能望其项背,但他在临死前,以一种极健康的形式传给了下届继任者。虽然蒋琬、费祎和姜维的政治理念截然不同,但他们均继承了诸葛亮那份执着,并不惜一切来捍卫自己的理想。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也算是蜀汉的“道”,因为这“道”,这个最为弱小的国家坚挺了这么久。
在老子写的《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意思是说,治理国家要像烹饪小鱼一样谨慎,倘若总是搅动,鱼肉易碎,执政更不能频繁折腾百姓。蜀汉这四位重臣中,蒋琬执政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他实施的政治举措均以不扰民为第一优先考虑。
逐渐地,魏军将士舍弃了姜维的尸体,又争先恐后地杀向钟会。此时,钟会正绕着皇宫仓皇逃命,他当然逃不出去,唯希望这样能稍稍延长自己的生命。没跑多远,他便被愤怒的魏军追上剁成了肉泥。
钟会一生中翻越了无数高峰,他每次爬到峰顶后总能发现另一座更高的,这次,他才刚刚准备攀登,就失足跌落深渊,粉身碎骨了。对于利,大概没什么人能比钟会更敏感了吧。以他的性格,或许永远都不会满足。因为人生之路上总有无穷无尽的高峰,而绝大部分人从来没有意识到,其中最高最雄伟的人生之巅,乃是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和无尽的贪婪。这位颍川名族钟家的后裔,身为三国晚期著名的重臣,无论谋略,还是才学,俱出类拔萃,但他最终还是被自己的野心吞噬了。
钟会死后本应露天暴尸,却被僚属向雄妥善安葬。向雄不是第一次干出这种事,几年前,他也曾冒着死罪为王经哭丧下葬。
司马昭听说后有点不高兴:“上次你给王经哭丧我没追究,这次钟会谋反确凿,你又这么干,算怎么回事!”
向雄回答:“古代贤明的国君掩埋罪犯的尸体以宣扬仁德教化。既然钟会已伏法,我为道义收葬他有什么过错?要是把他的尸骨弃于荒野,被将来的仁人贤士指责,这对您的名声也不好吧?”
司马昭听罢渐渐消了气,他知道,眼前这位向雄不仅是位义士,更是一位能帮他宣扬教化的直臣。
在钟会死的半个月前,他的哥哥——魏国北荆州都督——钟毓(钟毓本来镇守徐州,于王基死后转任北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