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40节 (第5/6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艾修建城防,咱们才得以保全性命。”雍州人开始念叨邓艾的好,可在此前,邓艾却因大兴劳役修筑城防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邓艾死后三年,西晋议郎段灼上疏为邓艾平反:“邓艾心怀忠义却被扣上叛逆的罪名,平定巴蜀反受诛灭,着实可悲!他不幸有这样的结局,全是因为他刚强急躁的性格所致……他一个年近七十的老翁,怎么可能会谋反?臣建议重新肯定他的功绩,册封邓氏子孙,宽赦黄泉中的冤魂,令天下知晓邓艾的忠义。”

段灼为邓艾平反的奏疏被晋武帝司马炎拒绝了。在段灼上疏后的第六年,也就是邓艾死后九年,西晋朝廷才总算下了封诏书:“邓艾立下大功,他的子孙不幸沦为平民,朕哀怜他们,故此,封其嫡孙邓朗为郎中。”看得出来,晋朝为邓艾平反有些勉强,最后只封邓朗做了个芝麻大的官,实在有点小家子气。邓艾的结局,和蜀汉名将魏延颇有相似之处。因为在西晋时,卫瓘手握重权,倘若为了正义和公理给邓艾平反,肯定会侵害到卫瓘的利益,这对朝廷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

无论如何,邓艾在死后第九年总算洗刷掉谋反的罪名,虽然这对他已经毫无意义了。

回到公元264年3月,邓艾、钟会、姜维,这三个魏国和蜀国首屈一指的实力派重臣,竟全部在几天内命丧黄泉。他们没有战死沙场,却因身陷错综复杂的阴谋败亡,不能不令人惋惜。而当初三位魏军统帅中,如今只有战术失败、被钟会陷害的诸葛绪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实在是因祸得福。西晋时,诸葛绪官至太常、卫尉,其后代也都显达于世。

再说卫瓘,他凭借剿灭钟会、平定成都之乱的功绩,后成为西晋重臣。卫瓘之所以功成名就,除了他卓越的谋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历史奔腾不息的长河中,他顺势而为,敏锐地站在正确的立场。不过,当杜预得知卫瓘谋杀邓艾的消息后,也忍不住叹息:“卫瓘身为名士,位居总帅,不以正道统御部下竟干出这种事,肯定会受到世人的谴责。”

在这里,必须要讲的还有卫氏家族在中国书法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卫瓘的父亲名叫卫觊,擅长篆、隶、草书,更能写商朝晚期的古文字,他和书法巨匠钟繇比肩。到了卫瓘这一代,其在书法上的造诣已远胜过钟繇之子钟会。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将卫瓘的章草书列为“神品”,又将卫瓘的行草、小篆、隶书列为“妙品”,评价极高。卫瓘在卫氏家族的书法流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是卫氏书法的奠基人。可以这样说,卫瓘在谋略和书法两方面均技压钟会一筹。但是,钟氏书法并没有随着钟会的败亡衰落下去,相反,正是卫瓘的侄女卫铄(世称卫夫人)继承了钟繇书法的衣钵,卫夫人集钟氏和卫氏两家书法流派之大成,又把自己的书法精髓传授给了一位著名的琅邪王氏族人。这人的书法造诣由此登峰造极,正是被后世称为“书圣”的王羲之。

关于卫氏和钟氏两族的纠葛以及书法传承先说到这里,在后面,还有很多关于卫瓘的故事。

另外,卫瓘最初能担任钟会监军得益于荀勖的推荐,钟会被诛灭归功于卫瓘,因此,身为钟家外甥的荀勖也就免除了嫌疑。

还有钟会的幕僚——辛宪英的儿子羊琇,他始终谨记母命:“……君子在家恪守孝道,在外守节义,千万不能做出让父母担忧的事,若遇变故,唯有心怀仁恕才能保你平安。”当钟会起兵谋反时,羊琇不曾屈服奋起抗争,后来,他平安返回洛阳被封了侯。

和羊琇同时受到嘉奖的还有夏侯和。虽然夏侯氏在魏国的地位远不如前,但夏侯渊的第四子夏侯威和第七子夏侯和这两支还是相当显赫的。

愚者之智

公元264年的春天,一支队伍缓慢行进在巴蜀通往洛阳的道路上,刘禅带着他的皇室成员和部分蜀汉旧臣举家迁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无限:邪神的清冷美人他大杀四方 世界第一度假村 重生:凤倾天下 乃木坂的紫阳花 鋼絲線上的百億星塵 雍华谱记 萬人迷他一心守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