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林的广袤和茂密可以从中国所产煤层的厚度上看出来,有的煤层厚度竟然超过120米,这相当于2440米的原始植物质的厚度。
早石炭世的植物面貌与晚泥盆世相似,古蕨类植物延续生长,但只能适应于滨海低地的环境;晚石炭世植物进一步发展,除了节蕨类和石松类外,真蕨类和种子蕨类也开始迅速发展。裸子植物中的科达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成为造煤的重要材料之一。
植物是怎样变成煤炭的呢?由于石炭纪的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迅速,它们死后即便有一部分很快腐烂,但仍有许多枝干倒伏后避免了风化作用和细菌、微生物的破坏。石炭纪森林的不少林地是被水浸泡着的沼泽地,死亡后的植物枝干很快会下沉到稀泥中,那里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还原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植物枝干避免了外界的破坏,并在压实作用和其它作用下缓慢地演变成泥炭。年复一年,由植物形成的泥炭在地层中得到保存,并又经历了成煤作用后成为初级的煤炭-褐煤。褐煤是一种劣质煤,褐煤再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后,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煤--烟煤。褐煤转化成烟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据地质学家们推算,0.3米厚的烟煤是由6米厚的象褐煤这样的植物质压缩而成的。
石炭纪森林分布在地球陆地的许多地方,在中国北方的华北平原,就曾保存着石炭纪的广袤森林,山西的煤层应该是最好的证据。在石炭纪时,山西大地历经海水的数次入侵,海陆频频交替。每当海水退却,陆地植物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迅速繁盛,一期又一期的森林就这样生成了。成煤的泥炭沼泽植物林中,主要以石松类、科达类、种子蕨类、真蕨类等为主。
石炭纪,有一场生物大灭绝事件,两栖动物受到重创,巨型昆虫全部灭绝,很高的蕨类植物死亡。事后,大气含氧量降低,气候干燥,只有爬行动物进化了。到了二叠纪,成了爬行动物时代。
截止至2012年,只发现了一种那时的爬行动物:原蜥。它体长60厘米。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有很大的不同,爬行动物的卵有硬壳保护,不需产在水中。它们的皮肤不像两栖动物,只有一层薄膜,而是长有鳞片,这使它们不必隔一段时间就返回水中,防止脱水。它们还进化出了一种器官:声带。
这次灾难的祸首是煤炭。一亿年来,陆地都完全由森林覆盖。它们的枯枝形成了一层厚达30米的煤炭,而且遍布全球。那时,地幔岩浆活动剧烈,产生高温。高温穿过岩石,直达煤炭层。煤炭在高温下开始燃烧。3.06亿年前的一天,一堆火苗出现在地面上,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火苗出现了,它们烧毁了成片的树木,很快,附近一片火海。
当时极高的含氧量,加快了大火的扩散。大火在数天内就扩散到了500千米以外的地方。丛林中的动物无处可逃,大多被烧死。巨脉蜻蜓等昆虫虽能飞行,但他们的卵却不可能。昆虫们失去了栖息地,而他们不可能总在飞行,最终筋疲力尽,掉在了火海中。
十年后,大火还在继续燃烧。它们覆盖了陆地约50%的地区。在这范围内的大多数生物都被烧死。由于山脉和河流的阻挡,大火没能继续扩散。但煤炭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渐渐扩散到了全球。这些气体使全球发生温室效应,平均温度在十年内上升了5摄氏度。这使海洋动物的卵无法孵化,这摧毁了很多动物。
三十年后,由于可燃物燃烧殆尽,大火停止燃烧。大火燃烧的地区,有一层厚厚的灰烬,这是动植物被燃烧所形成的。幸存下来的动物由于没有食物来源,很快被饿死。
大气中充满了有害气体,这又摧毁了许多呼吸功能差的动物。这些气体又使全球气温继续上升,灾难发生100年后,全球气温平均可能达30摄氏度。
一千年后,有毒气体还在继续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