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许多大城市中的富裕家庭,已经在思考应试教育的弊端,希望孩子在学习基础知识之余,能有更多发展创造性思维、独立思维的机会,希望他们能学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可应试教育和高考,对大山里的孩子而言,就是唯一改变命运的独木桥。
他们不一定要考上多么好的学校,只要是高职、技校就可以了,他们走出了大山,拥有了一技之长,有了立身根本,就能在城市中活下去,也可以带着技术回乡,在乡里发展。
或许许多人看不起服务员、建筑工人、司机等等,但这些职业,对于那些贫困地方的人而言,已经是改变了命运。
他们可以攒钱在城郊付首付买一个小公寓,可以在家里玩着电脑手机吹着空调,可以顿顿外卖吃肉,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只要你成绩好,大学的学费爹娘给你攒好了。
而贫困地区的人呢?
这十个短片,除了最开始高大上的宣传,让蔺昕饰演的山里长大的孩子造福乡里,也有十分平凡的工作。
在那几个短片中,蔺昕没有能力带领乡亲致富,但他自己渐渐富裕起来,拿着钱在乡里翻修了一座二层楼的房子,然后邻里都很羡慕他。
于是有更多的人走出大山,也有更多的人让孩子好好读书。
“学蔺昕,读书,走出去,赚钱修大房子!”
懵懂孩童点头,重复道:“大房子!”
这就是希望工程。
在实施希望工程的途中,政府发现,除了孩童的思维会被希望工程改变,让他们拥有富裕起来的能力之外,那些懒散的大人们也被改变了。
他们口里抱怨着贫穷,自己却不想努力。但看着孩子上学,问他外界的世界,问能不能继续读书的时候,许多懒散的大人沉默了一会儿,摸了摸孩子的头,道“好好听爷爷奶奶的话”,然后有的背着行囊走出大山打工,有的开始翻新土地池塘笨拙的学习政府给下的扶贫资料。
“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前一句,是“再苦不能苦孩子”。
人类就是这么奇怪。对于一些人而言,自己为了懒惰可以轻易放弃一切努力和希望,但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他就变得勤奋起来,争强好胜起来。
他不会因为想多吃一口肉就去工作,但一想着孩子,立刻精神抖擞投入工作中。
这当然也造成了许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但,比起他们留在山村一日一日贫穷的过下去,他们有这个勇气、有这个志气走出去,为家人争取更好的生活,就是扶贫获得了初步成功。
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空虚,但那是物资已经充足的前提下,才会有关注精神空虚的说法。
他们有了新衣服,有了美味营养的食物,有了足够的学费,大家才会考虑他们寂寞不寂寞,家庭教育是否缺失。
社会在思考物质充足之余,也要重视孩子的精神生活,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前提是物质充足。
扶贫首先是物质上的充足,然后才考虑其他的。
这系列短片也是这个思路。
首先他们走出大山,获得资源;然后他们拿着资源回来,引领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最后许许多多走出大山的人回来,开始建设山村。
唯一不变的,是希望小学中走出来的孩子们的笑容,还有那一位年老的老师。
所有都在改变,那一位老师一直都在。
这不是说老师长生不老了,这只是一个隐喻。
容止饰演的老教师,就代表着“希望工程”的精神。
..................................
“这一系列公益广告,也是政府对现在公众对扶贫政策疑问的回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