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50章 继位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有敬爱,有怨恨,有不愤。

在所有的皇子中,他是最像朱元璋的,精力充沛,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现在,允熥大权在握,还容得下燕藩吗?

朱棣惴惴不安到了南京。

静安殿中,朱允熥正和众藩王、世子在守灵,刘福祥报告道:"皇上,燕王来了。"

说话间,朱棣一身槁素走进来,身后跟着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

朱棣扑在棺椁上放声恸哭,额头咚咚咚往棺椁上撞,叫道:"爹,儿子来迟了!"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也放开嗓子哭。

朱椿拉了几次,才把朱棣拉开。

"父皇己经去了,四哥千万节哀。"

朱棣以手拭泪,又哭了起来。

物换星移,老十一朱椿成了辅政大臣之首,而自己成了天字第一号嫌犯。

朱允熥静静地看着朱棣,淡淡道:"人死不能复生,四叔不要太悲伤。"

君臣名分己定,朱棣行了个大礼,"臣参见皇上!"

朱允熥忙搀扶朱棣起来,"四叔以后再不要行此大礼,太生分了。"

宫中、朝中都是允熥的人,蓝玉正带着五万大军驻在四百里外的南通,以蓝疯子的疯魔劲,一个昼夜就冲到南京来了。

人在屋沿下,不敢不低头,朱棣丝毫不敢托大,道:"应当的,君臣名分大于天。"

"四叔远道劳动,先到馆驿暂歇。明天是皇爷爷二七祭礼,四叔早些来。"

朱棣又凄然泪下,回到馆驿,来来回回想到半夜,识趣点隐退的话,或许还可以自保,不然的话下场会很凄惨。

主意己定,整个丧礼期间,朱棣都刻意地低调,常常独坐一隅,不发一语。

宁喜全投毒案闹得沸沸扬扬,众藩王、功勋显贵、文武大臣也都对朱棣敬而远之。朱棣心里更不是滋味。

到了朱元璋驾崩后的第二十七日,藩王们该就藩了。

朱棣硬着头皮向朱允熥辞行,显得尴尬又拘谨,完全没了当初的洒脱豪迈。

朱允熥斟了一杯茶,推到朱棣面前,"四叔请!"

朱棣一饮而尽,道:"宁喜全的事,我也希望皇上能查清楚,还我清白。"

朱允熥道:"宁喜全死了。"

朱棣喟然长叹,"怎么就死了呢?我的不白之冤算是背到死了。"

"我信四叔。"

"就算皇上信我,天下人也不会信我的。瓜田李下各避嫌疑,北平是个顶要害的地方,我也没脸在那儿待了。皇上不如封个得力的人做燕王,把我封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享享清福,这样君臣无猜岂不很好?"

朱允熥也想这么干,但他又不能这么干。

朱棣五清漠北,打得瓦刺和鞑靼满地找牙;将安南收入版图;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震慑帖木儿帝国;编撰《永乐大典》。

朱元璋驱逐胡虏再造中华,开创了明朝,朱棣文治武功,将明朝推向了巅峰。

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成为弃子,实在可惜。

更要紧的是,藩王、勋贵、文臣三股势力互相牵制,达成微妙的平衡。

有蓝玉在,朱棣不敢造反。

有朱棣在,蓝玉不敢谋逆。

"四叔才干卓越,志向高远,又正当壮年,怎么能有享清福的想法呢?于国于家,四叔都应该甩开膀子再干上十几年。"

朱棣冷冷一笑,"皇上太高看我了,但我很有自知之明,我还是隐退的好。"

"四叔不当燕王了,谁守北平?"

"死了屠户张,还有李屠户。军中将星如云,可以守北平的人多了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赛罗:蓝色披风的少年 始更 老爹求我当太子我却帮老哥战天下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 光荣使命1937 烈焱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