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3章 五明的中师生活 (第2/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气氛吗?

那些孩子,如果留下来读高中,完全可能考入更好的大学,分配到更好的工作,他们的人生大部分都会改写。

他们优秀到什么程度?以后几十年各行各业做得好的普遍都是师范生,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相当一部分都是教师改行的,成为各行业的精英,那一时期很多政府机关选拔人才,都是直接从学校老师里挑选。

以至于很多地方教育系统明文规定不允许老师跳槽,不允许在教师中挖人,即便如此,也有很多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学校后大器有成的。

最早的一批中师生已经60多岁了,最后一批也快40了,这一生似乎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却又无从选择,他们最好成绩去了中师,最好的年华给了学校。

数十年风云变幻,我们似乎不能说他们被埋没,因为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基石,但他们确实被埋没了,理想荒废身不由己。

1978年10月27日,五明来到泸县师范,(现在这个学校叫泸县建筑职业技术学校),那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是大哥三明送五明上的车,五明怀着激动的心情,带上一个手提的木箱子,背着铺盖卷,去泸县师范学校报到,秋天的太阳挂在蓝天上,有几朵 白云在飘着,汽车把五明从德龙铺家乡带到了嘉明镇泸县师范这个学校,从此五明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学生生活。

学校位于泸县嘉明镇,离嘉明镇街上有500米左右的距离,在泸州到隆昌公路旁,一条小石子公路将泸县师范学校和泸隆公路连接了起来,路旁两侧矗立着高大的红樟树。石子路右侧还有一片树林,泸县师范就坐落在九曲河旁边,当地人叫它“共大”,说这里曾经办过泸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该校址上世纪50年代未至上世纪60年代初,曾举办过泸县初等师范学校,初师学校停办后,泸县教师进修学校曾迁至此校址办学,1965年泸县半农半读中等农业技术学校(简称“泸县农技校\\\")在该校址建校办学,泸县教师进修学校同时迁出。1976年秋期,泸县农技校停办,当年11月,泸县共大开办。(即泸县师范学校的前身)

学校呈长方形布局,坐北朝南。

泸县师范学校离泸州市城区70多里路,离隆昌县城20多里路。

当五明来到泸县师范学校时,一幅秀丽的川南山水画映入眼帘,在美丽富饶的四川盆地丘陵地带,巍峨雄伟矗立的界牌山下,波浪似的田埂把大地划成大大小小的田块,一条蜿蜒东去的小河,从学校的正前方,河水缓缓向东流去,横跨在小河上的石拱桥,沟通了泸州到隆昌的公路,公路像一条彩带,铺在起起伏伏的大地上。公路上,汽车、拖拉机、自行车、行人等往来穿梭。

再看泸县师范内部,操场的左侧分布着教室,是两栋干打垒平房,有几间教室,教室的前面,经过一个小水塘,是一个大礼堂,高高大大的,能容纳几百人,礼堂前方有一个平台,开会时,领导们就在上面讲话,还可以在上面表演节目等。礼堂过去一点就是食堂,只有做饭的地方,没有饭厅。学生在食堂打饭后,就分散在各个地方吃饭。学生的洗澡堂分布在操场的正前方,没有淋浴,洗澡是用水桶或是盆子什么的,打水进去洗澡,操场右侧是教师宿舍院和学生寝室,学校办公室和教师办公室在操场的正后方,从操场上几梯台阶才能到,办公室是砖砌成的一层平房,房子两边墙上,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这里是同学们毕业时,照全年级和全班同学合影的背景,小平房里,还有学校的音乐室和美术室,音乐室里有多台脚踏的风琴,供学生们练习用。女生寝室和教师宿舍院紧紧相连,中间隔了一道墙。男生寝室则隔了几十米。学校操场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两边立着几个篮球架,操场是泥地的,边上有一圈跑道,是学生们上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相亲认错人,假戏真做了 觉醒失败遭嘲讽?老子其实双系! 豪门阔太要离婚 都市之超能复苏 四合院:傻柱重生,贾家凄惨 拥有绿茶系统后我成了万人迷 绝品天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