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48,初战
依莲莎娜得知祝森死亡的消息,不用说肯定是刘钧干的,只是自她向总部报告了从刘钧那得来的情报后,中统特务对破获日本间谍网的兴趣远大于祝森死亡的事件。
刘钧说得对,祝森已经再也挤不出油水了,没有任何价值,没就没了。
刘钧已返回营地指挥战斗。
一份由南京h队传来的情报放在魏政委和刘钧面前。
情报显示,敌军45师已经接到开拔的命令,师部下令所有官兵不能离开军营,理发师给所有士兵们剃头;步兵、炮兵都按三个基数领取弹药。
敌军一个团已经完成换装中正式,另外两个团说是战后再换。
敌军的运输车全部到位,开始装载作战物资,医护队准备救治药品。
黄伯皎豪情万种地站在队伍跟前,刚刚他做了战前动员,经过整训和整编的部队士气很高,这次国防部基本按德械师的标准给他配备装备,一色的德式m35型钢盔,一色的仿造的德式军服,整齐、庄严、威武。
南京传来的情报显示:
黄伯皎的这个师说是德械师,实际是减版的“德械师”,这个师有三个步兵团(每团3000人),一个炮兵团(2100人),一个工兵团(2500人),一个通讯营(450人),一个侦察营(450人),一个后勤营(500人),一个运输营(350人,60辆各型车辆),还有医疗分队等。
考虑到红军的实际,反坦克炮营和高射机枪营没列入编制。
炮兵团按编制,应该有12门150毫米榴弹炮和12门105毫米榴弹炮,现在都没有到位,听说要从国外进口;所以45师只有减半的75毫米山炮9门,野炮9门,37毫米速射炮12门,平射炮24门。
一万多人的队伍整齐列队,集中在操场上还是挺震撼的!作战命令已经全部下发到团,经过整训的白匪军个个跃跃欲试。
黄伯皎毕竟也是一个优秀的国民党军官,他非常赞赏国防部在第五次围剿红军的作战中,采取德国军事顾问的“堡垒”政策,跟红军作战,不求速胜,而逐渐推进,稳扎稳打。“……本战术取守势战略取攻势之原则,步步为营,处处筑碉,匪来我守,匪去我进”。
国民党军采取这种稳健持久的作战策略,主要出于对红军灵活机动战术及坚强的战斗精神的惧怕和无奈,但不得不说却是非常有效的。
国军的侦察机已经对游击队的营地进行了两次侦察,航拍照片虽然模糊,但毕竟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战术了,营地的基本轮廓都展示出来,一目了然。
他们发觉这个营地被大山围绕,但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出口,其他地方山高林密,不适合大部队行动,重型装备更是难以运输。
所以,45师到了指定位置,三个主要出口各派一个团把守,但都没有立即发起进攻,而是部队开始驻扎,搭起一顶顶的军用帐篷。
军车运来一批批的水泥沙石,用以修建碉堡。
黄伯皎要求:每星期一个连必须添筑一个碉堡,对构筑碉堡执行不力的,“定以军法从事,决不姑宽!”
敌军的这些行动都展现在刘钧的高空摄影机下。
游击队的营地,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形。
从来到营地开始,刘钧就要求魏政委组织一批工匠,按照刘钧提供的图纸,围绕着方圆10公里的半径,夜以继日,里三层外三层构筑了防御阵地。
在几个制高点,还专门修了地堡以及防空阵地,各地堡都连接了电话通信,与地面指挥的联系保持畅通。
特别是防空阵地,一共设了6个阵地,整整18挺高射机枪,只要敌飞机盘旋低空轰炸,6个方向的高射机枪就能形成交叉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