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3章 城外盐井 城内风紧 (第3/6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月才能吃到,平常真没有。

“赵公子,我们去看看盐井?”郑宏问道。

“好的。请带路。”赵璂随即起身。

郑桂秋忙跑到柜台去会账。

出了店门,阳光更毒辣,郑宏把遮阳帽发给大家。穿过城门,城外稻田里的稻子正迎着阳光旺盛的生长,像是要把这热腾腾的能量,全都转化成晶莹的米粒呈给勤劳的农民。大路边有两三块藕田,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的铺满了整个水面,东一枝西一枝的荷花从伞堆中冒了出来。有些已露出了青青的莲蓬,大多数已开过,粉红的残萼恹恹的留在蓬沿,只有少数几枝花苞等着盛开。

路上多是挑着空担、戴着草帽归家的人,应该早上入城卖完蔬菜瓜果的农民,大家都是步履匆匆。

顺着大路走约两炷香不到的功夫,就看到不远处,一个远远高于屋顶的木头架子,很突兀的立在那里。

“前面就是千八井了。”郑宏回过头了,对后面的人介绍道。

一行人加快脚步,来到了架子下面的院落,几间青瓦木房。说是房子也不准确,因为四面的墙壁都没有遮挡,只是几根木头柱子,支棱起顶上的青瓦,叫篷比较准确点。

“这是离州城,最近也最深的一口井,光开凿就用了六年多时间,深度超过了两百丈,大约壹仟八百尺,所以叫千八井。”百事通郑宏说道。

几个盐工正在盐井边,提取卤水,其实盐井只有碗口大小。在井的旁边是两排燃着火的大锅,锅里热气蒸腾,烟雾袅袅。

只见盐工们,把用楠竹制成的汲卤筒放到井下,筒的顶端是长长的麻绳,麻绳通过高高木架与绞盘相连。汲卤筒装满卤水后,在水牛的拉动下绞盘开始工作,卤筒就慢慢上升。待卤筒完全出来后把,筒引到井旁的大缸里,然后打开卤筒底部的机关,一股黄中泛黑的水就喷射而出,转瞬就把大缸装了一半,刚出地底的卤水泛着泡沫,发出微微刺鼻的气味儿。这就是看起来不起眼,却贵如珍宝的制盐原料——卤水。

接下来就是将卤水,放到那一口口大锅中熬煮,等水汽完全干了后,剩下的就是晶莹剔透的盐粒了。再剔除其中的杂质,装包入库,这就完成了从水到盐的华丽蜕变。

“一锅卤水要变成盐,要熬煮多久啊?”赵璂问。

“我知道,我知道。”郑桂秋连忙回答,“熬煮一锅盐,最少要四个时辰。一口锅一天最多,能收两次盐。”

“四个时辰才一锅?那得烧好多柴火?”肖波问。

“这里不烧柴。烧的是火井。”郑宏道。

“是啊。如果是烧柴来熬盐,不得把周围的山都砍完?”安允才笑着说。地方书志早有记载,蜀中先人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使用火井了。

“是啊。看起来制盐不是很复杂。可是为何只有融州才有呢?”肖波又问。

“这个就得问上天了。为何只有融州才有盐井。如果其他地方有盐井无火井,想来要扩大生产也是不可能的。光有火井而无盐井更是奢望。真佩服发现此地有盐卤的先人。”赵璂感慨道。

“对了。郑三哥。这口井开凿的时间并不久远。那么是谁发现了这里地下面有卤水的呢?他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赵璂接着问。

“赵大哥,我们到旁边的屋檐下歇一会,喝点茶水慢慢聊。”赵桂秋率先往凉快的地方走。申屠疆默默的喝了一口酒,也来到了几人的身旁。这里是制盐的工坊,是不招待游客的,故盐工们只顾自己手里的活计,其他事情一概不管。几人这能在屋檐下站着,郑宏取出杯子给每人倒了一杯酸梅汤。

“找盐打井是一门很不容易学的技艺,特别是寻井师。整个融州城会这门手艺的人,融州城不超过十个人,而每个都是盐商的宝贝,精贵得很呐。”郑宏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武侠世界雇佣玩家 剑影潜行 我引魂人,开局暴打黄皮子 请世子执剑 综武:我杨过本就无过,何来改之 我无敌了,才来新手系统 聊天群:同时穿越亿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