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81章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的文章竟比本地文士琢磨了大半月的文章好出十倍。

当晚回家,李藿将打听到的郑青远的信息跟小娘一说,果见她嘴一撇,道:“第一名白费了。”

的确,以这人的品性家世,是不可能给人做从吏的,杏核村的四院讲师更别想了。

不过,萦芯不差钱,这人也不可能一直呆在费县不回家,所以就算是茶馆“千金买马骨”了。

反正只是私人茶馆举办的文会,不像“南亭雅集”那么正式,萦芯决定一年办他个两回,总能让她淘到金子的!

二月初一,好事者已经替茶馆将盒子里的漆珠数出来了。

可能是因为第一名无可争议的被个外地人得走,许多费县本地的文士得了地缘优势,第二名三人都是费县人,第三名五人也有三个是费县的。

初一下午,李藿亲笔写下九个帖子,请都在费县的九人明天到茶馆颁奖。

茶馆布告栏上也贴了个红底黑字的邀请函,广邀全县文士明天下午来余甘茶馆观礼,茶馆二月初二全馆免费一天。

初二本不是休沐,可无论是官私学堂都空了大半。连讲师都请假去茶馆看热闹。

今天晴好,赏花厅正中,李小郎君站在三阶高的红台上,朗声发表简略的致谢辞。

下面围坐着得奖的九人和知名文士,一些学子因为不敢跟后面站着的师长抢前排,都在二楼品风的窗前围观。

第一名郑青远压轴,潇洒的在其余八人之后上台,从李小郎君手里接过一个可以挂在腰间的漆牌。

漆牌正面是描金的“状元”二字,背面满是金沙的水波纹,另有“余甘茶馆第一届征文”的描金小字写在侧面。

以后只要他出示这个漆牌,就能在余甘茶馆免费呆一天。

第一名的漆牌是描金,第二名的三个是描银的“榜眼”,第三名的五个都是描丹红的“探花”。

其实现在并无“状元、榜眼、探花“的说法,都是萦芯自己要这么写的,李藿连个出处都找不出来。

不过茶馆是人李家自己的,这征文活动也是李家自己办的,他们想管前三叫什么就叫什么,倒让隋朝的“状元”,唐朝的“探花”、北宋的“榜眼”提前问世。

至此,华夏的前三有了一套雅称。

第一届的“状元”郑青远摩挲着唯一一个金漆的牌子,嘴角绷不住弯了又弯。

他并不托大,跟李小郎君平辈建交,问道:“既然这是第一届,那何时是第二届?”

李小郎君朗声道:“茶馆开市头一年,本是借此次征文答谢来客,未呈想竟然搅动文客远路来此。

既如此,余甘决定此后每年十一月初一在此举办一次征文会,历时一月。

届时各地有意参会的文士皆可来费,共襄盛会,还能余出时间给列位回乡过年!”

“好!”郑青远一乐。

其他远来的文士们也道了一声好。

李藿真怕他今年腊月还来,倘年年都是他第一,这征文文会就失去一半儿的意义了。

不过他想多了,郑青远也是明白人,自己已经拿了第一届的第一,第二届自然不会在参加。

就算他想继续参加,萦芯也不能给他机会。让上一届第一做这一届的评委什么的,类似操作不要太多。

转天,李藿就开始按照排名先后联系费县的六名在榜文士,初步接触后,有两人对做李家门客有兴趣。

不过大家互相都不是太熟,最后还是决定等阿耶回来给李藿举行婚礼的时候,再互相看看。

李藿的行为印证了许多庶民和平民文士的想法,让他们对今年十一月的“余甘征文”更加期待起来。

而华夏第一位“状元”郑青远回家不久,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混进来了条真人鱼 新婚嬌妻寵上癮 傾家蕩產後,我重生了 我靠人才系統平步青雲 別再給我發好人卡啦 我在天朝有个美食城 風雨燕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