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多看看地球仪,少看看世界地图!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的福利待遇,以及特权,就全都有了。

这是一条金灿灿的光明大道。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锦簇簇。

朝廷需要在百姓的心中,树立起这样的观念。

差别待遇,才是进步的动力。

只要大家都争着要做朝廷的官,那么自然而言就得跟着朝廷的路往前走。

谁也不会主动砸自己的饭碗。

或者争着去抢的饭碗。

毕竟碗砸了,可就连抢的机会的都没了。

“管理百姓的办法有很多,调动百姓积极性的机会也很多。”

贾环明白太上皇的意思。

不就是让下面的人相互卷,只要不影响上层的利益就行。

对于皇帝而言,百官也只是下面。

“有肯定是有的,但是从风险和成本的角度考虑,恐怕没有比眼下这个策略更合适的了。”

也就是贾环的视角比较高,能够看清楚其中的内在逻辑。

索性太上皇也就敞开心扉了。

不然的话,有些事情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就好像有些朝廷官员,当了半辈子的官,都没有明白身处其中。

“说说高产粮食的事儿吧,你确定有把握?”

“应该没什么问题,事情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决定粮食产量多寡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只要搞清楚了这个原理,再操作起来就容易一些。”

大秦的农业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

基本谈不上什么科学种田。

即便是最原始的小田变大田,搞农场化的规模生产,都能增加不少的产量。

这些还只是管理层面的事情。

要是科研能够跟得上的话,肥料,种子,农药什么的。

稍微突破一项,就是质的飞跃。

“你说的这个倒是挺有意思,千百年来,大家只知道种地,都知道麦子可以只种在旱田里,而稻子必须种在水田里,更不用说其他的了。”

“都是按照老一辈人的嘱咐,手把手传授下来的,从来就没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做。”

做管理的都是偏向文科,这是有着天然缺陷的。

对于自然科学类的东西不理解,就会容易视角狭窄。

许多事情都存在着另外一条出路,只是需要从技术上来解决。

不然的话,单纯依靠有限的生产力,去解决无限的内耗矛盾,只能是越理越乱。

“在直隶以北的有些地方,种粮食的话,基本上只能一年种一茬。”

“但是往南走的话,到了黄河,到了中原地区,基本上就能一年两茬或者两年三熟了。”

“要是再往南的话,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单纯数量频率上的差异,就已经很明显了。”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都是微臣所提出的关键性的问题。”

贾环确实想让大家意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但是也知道,这玩意儿眼下在大秦朝基本上就是异端。

主流的社会形态,还是在重视科举考试上。

毕竟那玩意儿通过了之后,就能做官,是个稳定的特殊行业。

研究种地能有什么前途?

子子孙孙都种地?

透过现象看本质,当一项技术的研究,并不能带来足够收益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鼓励性措施,全都是废话。

和朝廷的鼓励是一样的道理。

“你说的这些,朕都明白,确实意义非凡。”

“只是什么时候能出成果,能做出多大的成果,是不是都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有闲王 皇明圣孙 三国:日记曝光,美人们都黑化了 大华极品小皇子 抗日之最强战兵 蜀汉之庄稼汉 二嫁,盛宠天才逆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