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4章 制针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援朝方略父子两人真是随便谈谈,为什么如此说乃是大明这时候皇帝不可能决定全套战略,万历也非勤政坚持之人。更关键在于历史上大明嬴了,常洵这时提议主要是让大明少受损失、多少有点回报、对日本与丰臣秀吉有所惩罚这三条而已。

如此一来连他对自己提议落实多少不会太在意,因知道在意无用,另除非这时大明有大危机他才可能被逼无奈出手。至于大明这一次可能仍然如历史损失巨大,仍然没有一点好处那也没什么办法,也没有必要出手。即使日本与丰臣秀吉没有受到惩罚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常洵后面会补上的。

还有随着战事发展父子交流还会有很多次,常洵后面还可以贡献意见。这些意见会影响万历,万历虽不可能遥控指挥,在策略上人事上都可以对战事产生影响甚至于决定走向。

用模型安慰了郑贵妃以及''让''文臣知道他的王城真是大建,常洵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了缝衣针。可为什么是缝衣针这么一个这时代有足够供应、技术成熟的微小产品有人肯定不理解。

那么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常洵暂时不可能离京,这产品产量不大占地不多放在王府生产也没有问题;再说这东西小,针有缝衣用、绣花用、纳鞋底用、订被子用等用处不少,每家都要备上好几支到一二十支,每年遗失了、断了、锈蚀了等原因要补充需求稳定,每户几文十几文整个大明加起来为数不小。

可仅是这些不足以让常洵决定投入这个产品,那么为什么又投入了呢?原因在于缝衣针的成本十之八九在人工,常洵后世接触过工商管理,读到过分工合作工艺细化对生产效率提高的案例。

即在一个工匠承包一切时,每人每日只能生产几十个卡针,分工合作再加一些小设备后,每人每日产品高达几千个外不需要多少熟练工人。

这案例如果在缝衣针上复制成功的话,如果每支缝衣针人工费一文,他生产只要0.01文,降价到原来三分之一人工费也没有多少,反倒是材料占比大了利润不可能每支接近一文了。

当然这只是比方,但也说明如果真是通过分工合作,加设计使用一些小机械生产效率提高百倍,甚至是还要高,那么降价为原来百分之三四十,他的利润率没有九成,七八成肯定有的。

而且是如果以这个价格向外出售原来的生产者就会亏本,一个大明市场,日朝安南等国,甚至是可以卖给西方人,加一起还真是不起眼挣大钱,就这一个小产品垄断了,就不比一些亲王一年收入低呀。

不过常洵设想虽好也不知缝衣针如何生产的,完全自己摸索这时间不好说。这与许多产品一样不知道、没见过生产想到头痛几月几年想也不出来,见到生产过程马上骂自己为什么如此笨。

如此打算可工部、皇家没有制针工匠。为此常洵只能让人打听那里有会制缝衣针的人,还好真找到了还要求不高,父子两个每人每月二两银子工钱就可以了。

原来这样的工匠或更准确地说乃是小匠作铺子,产品为刀剪、烛台、提子、梳子等等小而各地都需要本地生产。规模一般为独自、父子、父子再带一二徒弟,大者有几个帮工徒弟算是小业主了。收入上小匠作铺子一年十几两到二三十两银子而已,还多少受到敲诈勒索。

正是如此这父子一咬牙情愿放弃自己的产业,并浮报了自己的要求。在他看来这要求有点高,父子两人一年有二三十两吃口安耽饭也可接受。

不过常洵知道不可能如此小气,不仅一口答应还给了二十两技术贡献费。还有这施姓父子本来不止一个产品,到了王府专一生产缝衣针外还带了几个人一起干。

那是常洵一开始还摸不清缝衣针分几个工序,每个工序设计什么样设备提高生产力。还有原来原财料选料、热处理、后加工等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庶子之征 权驭大明 寒门风骨 首辅家的小农妻 重生为杨广:我在隋朝耍流氓 杨广重生记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