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4章 深谈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常洵在介绍时也不忘看看万历的脸色,见他听着介绍脸色果然越来越黑,心想果然如此不出他的预料,因此一点也不慌张胆怯,从容介绍完才开口道:

''父皇是否对儿臣为何如此选择,封地选择这三处不理解?还有本来父皇想立儿臣为太子的,儿臣为何自己放弃?''

''不错,这是什么道理?''

''要儿臣说出为何选择的理由,就要从儿臣梦见四百年之后,听到那时之人谈论到的这四百年历史。儿臣听到的不可能太细太多,但大体脉络知道。''

''如果梦是真的大明历史应该如此,历史上父皇这时也欲儿臣为太子却没成功,儿臣封为福王封地洛阳。父皇之后太子只接位一个多月就去世了,接下来由他儿子继任为天启,只因东林党人多势众日渐声大,天启为平衡启用太监魏忠贤终于控制住了朝廷。

''只可惜天启七年他莫名其妙落水后,几个月就死了。接下来因天启无子由其弟接位为崇祯,崇祯年间之前叛乱的努尔哈赤愈加势大,山海关外只剩下锦州等处,为了战事十几万精兵年耗五六百万两银子,而崇祯继任被复起的东林党忽悠财政上愈加捉襟见肘不够开支。

''为此而征数次加征的辽饷加剧了矛盾,又逢陕晋甘等地连续大旱,有高玉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接连叛乱,几次剿杀虽有效果,但几次都因努尔哈赤绕道草原入侵京师,或大旱稍缓又起而缓过气来或死灰复燃,官军却不是疲了就是打没了。

''反倒是为此又征了剿饷练饷,加官吏肆意加派,不仅陕晋甘等处残破,其它地方也日见凋敝。到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竟先攻下洛阳儿臣不幸未能逃出,十七年轻易攻占京师崇祯自尽,大明在此后不多年连江南也未守住亡了。、、、''

''噢!后来如此!、、、可如此也不影响你成为太子,你为太子不正好可以力挽狂谰,扶大厦于将倾吗?为何知道这些反而连太子也不愿做?''

万历听了常洵这番简介,知大明在自己孙子手上就基本玩完十分伤感。但他又庆幸常洵不意会梦见四百年后,如此一来常洵为太子就可以改变这一切。

因而立常洵为太子的决心又增加了几分,决定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也要立常洵为太子。可常洵知道这一切还放弃争太子,反而要了三岛可能主要想逃避,因此万历说这历史不影响常洵为太子,常洵为太子才能早作准备更好渡过难关时语气有些严厉。

''父皇此语不错,可儿臣此时不争不等于以后不争,此时放弃后面仍然可以轻易拿回来,只不过此时不争比争更好才求父皇将儿臣外放的。''

''嗯,还有这样之说?说下去、、、''

常洵此语让万历觉得稀奇难解,他觉得这时只有将常洵立为太子才能挽回大明只剩下几十年的命运,为什么常洵反而这时他封出去封地为三岛更好?于是让他接着说。

''首先儿臣欲成为太子不容易,历史上父皇心想而事不成可见难度。当然豁出来下狠心也能成功的,不过这过程肯定血淋淋的并撕裂亲情与君臣关系,后遗症不小。''

''可这时争到太子又如何呢?父皇此时青春鼎盛年富力强,儿臣不可能出来干事,如此还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三岛让儿臣大展身手才是最好的选择不是。还有儿臣此时成为太子将来继任,手下仍然是这班文臣,干什么事都掣肘,事倍功半。

''反过来儿臣有三岛之地,有二三十年经营,到接任时手下有人,袋中有钱,还有军队。那时干什么事都不必看文臣脸色,也不必为钱发愁,岂不是事半功倍。''

''你就那么自信?''

''那是自然,只要有军队夺权还不容易,四百年后有一句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成祖不就是靖难而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三国:家父,曹孟德 冷清王爷精灵妃 我在火影证仙王 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 大唐春色,风流太子李承乾 穿越到鹿鼎记做韦小宝 匪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