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林如海是多大的官? (第1/7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文本: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

【甲戌侧批:盖云“学海文林”也。总是暗写黛玉。】

批书人说作者给林如海起名字是“学海文林”的意思,为了铺垫黛玉出自书香门第,根基不凡。

【文本:乃是前科的探花,】第十三集讨论过科举制度,殿试第三名,是一甲进士及第,林如海没有真才实学考那么好不可能的。

【文本: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

【甲戌眉批: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

兰台寺大夫是东汉时期的官名,就是批书人所说的半遵古名。汉朝的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也是史官修史之处,兰台寺大夫负责典校文字,作者再次烘托林如海是饱学之士。兰台在明清时期已经没有了,与兰台对应的政府机构是翰林院。

殿试一甲进士总共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考中了就有资格进入翰林院,殿试二三甲的进士还要再通过考试才能入翰林院。因为殿试是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主持考试,亲自勾选试卷,所以参加殿试的都是“天子门生”,成绩优秀的前三名就被称为“钦点翰林”。对已经跻身翰林院的,平时还有考试,加以监督和激励。

根据明清的科举制度,进士出身留任京官为八品,外放地方最高七品,考中状元最高也是七品官职起步,榜眼和探花的官职一般不会超过七品。作者说“林如海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就是八品官升为七品官,翰林院检讨之类的。

我要补充说明一点,科举制度的延续成为清朝统治者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饭都吃不饱,是没机会脱离生产去读书的,知识分子的来源是中小地主阶级。因此清朝参加科举的多为民间汉人,地位更高的满洲贵族和八旗子弟并不热衷于参加科举。隆科多、马齐、傅恒、和珅从未参加过科举,那是皇帝特准而入翰林,是凭关系起步的。汉族知识分子寒窗苦读参加科举,最后能够位列高官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进士能熬到正五品就到顶了,本来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想进去太难了,小寡妇睡觉---上面没人啊!

还说林如海,【文本:本贯姑苏人氏,】【甲戌侧批: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批书人说兰台寺大夫是假的,但林如海的籍贯姑苏是真的,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好几个人的出生地。

【文本: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钦点并不代表官职很大,进士外放都由皇帝钦点官职。巡盐御史也就是七品官,是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出巡盐务,巡盐御史相当于现代的地方盐务管理局纪检组组长,因为牵扯到税收和走私,虽然官小,但灰色收入不少。

黛玉母亲去世林如海不再娶妻,可以看出正妻地位

【文本: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甲戌侧批:带写贤妻。】

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没条件的男子一个女孩也娶不到,条件好能养得起,可以多养几个,如今也有些女孩为了感情或者物质跟随有妇之夫的。但是我们要明白,在古代不管一个男人多有本事,他能养的女人再多,也只有一个妻,妻在家庭中的地位要比其它女人高出很多。

因为,妻妾成群的大家族中,男子结婚更讲究门当户对,结婚不是两个人爱情发展的结果,而是两个家族政治、经济等利益的联合,如果不明确一个女主人来行使母权,那就乱了套了,一堆女人和后代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事儿太多了。现在,讲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可家庭生活想保持稳定,要么让另一半怕你,要么让另一半爱你,如果他(她)又爱你有怕你,你自己就需要自律了。

还说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 一路随缘六王爷 大唐荣耀1 兵仙归来:重塑大秦 网王:毒舌傲娇的我成了全员团宠 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 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