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七十七章 军政(上)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暮色粘稠,府城城门破了,街道之上,往来居民、士卒,穿梭如织。

巍峨的城墙之上,明灭几支火把,依稀可见的,东边城门动乱之像较之西方更甚,大概是东城门较之西城门先破城的原因。

探马找到的这个位置极佳,地势高耸,面向南边。

站在这处,往南正好可以观得整个德安府城的全貌,往北,亦可看到苏福安部吊在后头押运粮草的军伍。

杨开为之警惕,在地图上做了标记,以作日后哨岗所用。

由于相隔甚远,城中惨叫声听起来显得渺小,杨开看的久了,心中所想,唯: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杀尽不平方太平。

他豁然下令,加急行军,速投府城下。

拔锐攻坚本就困难,对于他们这些缺乏火器,还想要一战而下的流寇,更是难上加难。

三日两夜的激战,城中守卒伤亡大半,东西两城的军伍同样伤得不轻,由此激起的愤慨,唯鲜血才能平复。

德安府城本就似一只残破不堪的瓮,守军便是那瓮中之鳖,再如何挣扎,渔翁把手伸进瓮中,至多也能咬他一口。

可偏偏就是这一咬,把渔翁惹怒了,结果只有瓮破而鳖亡。

城中烟雾升腾起来,随风一吹,遮挡了视线。

杨开也不再看了,折下山来,翻身上马随军行去,苏福安部急到城下,将死战、逃窜、追击的官卒、百姓包裹起来。

先前攻城,四方皆为流贼所阻,直到流贼大举进城,乱中生机,他们才找到机会逃窜出来,士卒将其围起过后,驱起沿城跑去,城里乱军混战之中,难保没有漏网之鱼。

杨开来到城下,下令苏福安部暂停在府城之外,不得进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杨开所以压制苏福安部的进城时间,一来是给足城中的军队自我发挥的实践。

二来,也有以此来激励这支新编之军,也是给他们立规矩的意思。

最后还考虑到,无论是谁,辛苦破城之后,被友军上来瓜分了军功都不会开心。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当然希望自己的部下的这支军队能够严守军纪。

但放眼任何时代的每一支义军,能做到破城之后,对城中居民秋毫不犯的寥寥无几。

无论哪个朝代,义军多有城民作粮,以人为畜的心理,按照杨开先前所定军纪,入城之后麾下的士卒,多杀军户、抢掠苦民,已经是他们极大的宽容。

毕竟对于压榨他们已久的那些地主、乡绅、大户,都是心中积愤已久的,甚至不少的人以此为动力,寻求快感。

这世道无论是官是贼,都穷怕了,也饿怕了,他们没时间去思考什么民族大义,只想在这残酷的世界活下去。

这种环境中,手无寸铁的苍生黎民就似野草一般,无论落到的谁的手中,只是稍有不顺眼的,就难逃刀斧砍身的下场。

杨开同样陪着苏福安部,悄立城下,只是感慨万千。他在城中声势渐薄时策马领兵进入其中。

夜色苍茫,火把通明,近万的人马迤逦遍了德安府城。

一夜间不得歇息。

杨开入得城来的第一步,就是整顿秩序,布置防御,而后遣派人马守城、巡夜、抚民,肃整军纪,特令既然杀戮已止,便不得再生扰民之事。

他们用的还是攻陷信阳城的那一套,对于破城之后,尚未来得及处理的,当地的官吏、豪门,一一上门“拜访”。

而后络绎不绝地押往杨开进驻的官衙堂前,官吏不降的,砍头示众;愿意降的,先找一处关起来领人严加看押,熬他们一阵,视情况再给予决断。

关于那些商户手中掌握的田地家产、金银储粮,一并收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黑唐行者 末代太子竟有千万雄兵 东晋之寒门崛起 山河入梦来 一觉醒来变赘婿 一朝穿在君王侧:洞房3天后 奋斗在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