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五章 四公六民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地逃亡的农户,本家不好留下,只得遣返。其二,本家税制基本上也只能在本家直领实行,豪族国人仍然享有一定自治,定税自由,本家当时担心在新税制收效之前会造成强枝弱干的窘境……”

土居宗珊这番话突出的就是一个一条家对地方自治的无力。虽说房基在的时候一条家威望甚高,但毕竟不是土佐土生土长的世家,号令众豪强有余,但是干涉其内部事务能力有所不足。这点一条兼定也有所考虑,但是他没想到这自治问题比自己想的要严重,或者说比起这些豪族国人打仗的时候听不听指挥,他更在乎这些豪族国人安分一点,别做反动行为。

其实兼定并不反感自治,他所来自的那个时代就普遍实行地方自治和社区自治,事实上他是很支持地方自治的。但问题他所体验过的自治那是老百姓们自己的自治,可没有这些豪强从中截胡。

而且战国大名好不容易轻徭薄赋一次,你们却让我爹输得这么彻底?

这么反动,已经不是普通的豪族国人了,一定要出重拳!

一条兼定又开始思绪翻涌了一阵,好一会儿后才端起已经制好的茶,微微抿了一口又开口问道:

“那本家目前税制情况如何?”

土居宗珊见自家少主有松口的迹象,心下松了一口气,答道:

“本家目前所属直领的税制都是六公四民,若是年景不好的年月,则会酌情下降赋税,通常是降为五公五民。不过大部分家臣的知行和豪强自治的土地上的百姓通常并不能享受到这项减税。”

一条兼定稍加琢磨就发现了土居宗珊家里的隐情,跟着就询问道:

“土居大人说‘大部分’,那也就是说也有一部分家臣和豪强是跟随本家税制进行调整的吗?”

土居宗珊闻言知道少主心里明悟,也不遮掩什么,索性全盘托出道:

“回禀少御所殿,的确如此,在下、康政大人以及其他一条家的诸位一门众大人如无特殊情况,基本上都是跟随主家税制变动的。至于一些豪族国人,若是他们想向本家示好,或是有求于本家,偶尔也会跟随本家的制度,但是他们临时改制更多出于的还是自家领内的具体收成情况,丰年加赋,灾年减赋,往往如此。只是加赋到七公三民者多而减赋至五公五民者少罢了。若是地方赋税过重,本家也会出手干预,或出粮救济灾民,或令聚敛过甚者减赋,只是后者考虑到地方豪族国人的情绪,出于安抚地方的需要,往往少用些,力度也轻些。通常依旧还需本家出粮赈济灾民。先御所殿在时还于外购粮食用于赈济灾民。”

“天灾人祸啊!”一旁刚刚装起透明人的一条房通此时也摸到了自己这位养子的一些心意,于是冷不防地帮腔了一句。

此言一出,土居宗珊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缄口不语,等待自家少主的吩咐。

在那品茶的一条兼定脑海内飞速思考了一阵,随后就觉着头脑就有些许的痛感。

从现在自己得到的情报来看,一条家内部的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糟糕一些,可能是房基在时进行了一定对外扩张,自己又死得太早的原因。但是还没到最坏的情况,起码比自己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要好些。

总之,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决定了。

一条兼定将自己方才品茶的茶具放到一旁,从怀中掏出一把白纸乌木的折扇,轻敲了一下榻榻米地板,稚嫩而又坚定的声音传到了土居宗珊的耳中。

“吾常思先父爱民之政,感其仁德慈爱,视民与子无二。惜先父早逝,其善制亦因内外种种不能存续,吾甚憾之!今吾承继家业,少不更事,愿复昔日之善政以追先父。即日起,本家税制无论上下内外,无论直属附庸,一律随本家之制,改为四公六民。”

土居宗珊见自家少主年轻人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陛下求饶吧,我们都投降太子了 大明,开局挖了朱元璋祖坟 让我来选择文明? 田园大唐 带着机枪去古代 逆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