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一章 盛都疑云(上) (第3/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不明就理,还继续逼迫起事,所以百姓愤然群起反抗,将其抓获归案。”

吕种心悦诚服,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经此一役,相信阙廷就不会再有人提出裁撤伏波军了吧?”

郑异却道:“这倒未必!裁撤伏波军若是阙廷早已议定,岂能因这次小胜而改弦更张?”

吕种怫然不悦,质问道:“这是为何?原武在京师方圆百里之内,此次叛乱震动阙廷,故此才派北军中的越骑、步兵两营精锐前来,然后又紧急调派我伏波军。经此一战,北军与伏波军战力高下立判,陛下岂能看不到?要裁撤,也轮不到伏波军啊!”

郑异微微一笑,道:“陛下自是用兵如神,当年在昆阳亲率数千草莽之众,击溃王莽近百万精锐大军。此后仅用数年之间,便草创天下,才明勇略,前世无比。如何会看不到?”

吕种道:“既然他都瞧在眼里,那为何还要裁撤伏波军?更何况,眼下匈奴在北方虎视眈眈,不断袭扰,这不正是我伏波军再创新功之日、将士们报国之时吗?”

郑异道:“在北境,陛下早先曾遣派大将杜茂率汉军出击匈奴,大战百场,竟无一胜绩,故此被迫转入防御,广修堡垒、烽燧,加固城壁,自此再不出塞北伐。”

吕种道:“但后来,匈奴与羌戎连兵入寇西境,我伏波军不是将其击退了么?”

郑异道:“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所关注者并非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汉匈整体军事实力的强弱。经过王莽之乱,大汉国力迅速衰弱,常年穷于应对海内纷争,更是无暇北顾;而匈奴则趁机崛起,恢复元气,早已今非昔比。此消彼长之下,阙廷不得不花费重金与匈奴求和修好。”

吕种叹道:“陛下真是不打无把握之仗,难怪常听人说对北虏,他是忍疚愧难啊!”

郑异道:“幸得河西大将军窦融深明大义,在内忧外患的关键之时,率领文武群臣归附大汉,得以扭转时局。自此陛下逐渐偃武修文,致力于恢复国力。敌强我弱之下,便不再轻启与匈奴的战端。”

吕种默然,半晌方道:“难怪陛下对窦家恩宠殊异,莫与为比,封窦融为太尉,执掌天下汉军,把次女涅阳公主嫁与窦融之子窦固。此外,还将长女舞阴公主嫁给窦融西州部属梁统之子梁松。”

郑异道:“陛下一方面不继续主动出击匈奴,另一方面在一统东面半壁河山后,却突然让早先追随自己创业的耿弇、臧宫等军中常胜之将解甲退隐,吕司马可知这是何故?”

吕种道:“此事,我深感困惑。当年陛下在落魄之时,耿弇来投,决策河北,定计南阳,一人独自扫平山东四十六州,未尝败绩。如此悍将,为何不遣派北上出击匈奴?

郑异道:“当时所面对之敌何止是一个匈奴?窦融归附后,西面尚有公孙述、隗嚣等强敌林立,彼时正是志士驰马之秋,而耿弇、臧宫等汉将却从此未能再建尺寸之功,又是何故?”

吕种抬起头来,望向郑异,问道:“什么原因?”

郑异道:“窦融等入京后,陛下派遣早先追随他创业的东州旧部继续征讨天水隗嚣与蜀中公孙述两雄,不料却接连出师不利。”

吕种道:“西州边鄙,与匈奴、羌戎接壤,土地瘠薄,百姓习于鞍马,以射猎为业,终日抵御外族滋扰,悬命于锋镝之上,去不图反。其军民战力确实非东州平原之兵所能同日而语。”

郑异道:“所以,陛下这才令我父郑兴驰援蜀中,征伐公孙述。同时启用马援将军平定天水隗嚣与羌戎之乱,由此才有了无往不胜的伏波军。”

吕种道:“这正是我不解之处!这些年来,我伏波军一直浴血奋战,战功显赫,为阙廷舒困解忧,这次才有了今日海内清平的局面,却为何说撤就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登神之前,做个好领主 海贼:从东海走出来的魔王 十方证道 大汉国士 道祖从通背拳开始 摊牌了,我无敌了 开局荒天帝兄长,我获得满级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