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说起鸡心枣无人不知,开封府新郑县就以盛产此枣而远近闻名。
县里有一个小村子,村里只百余户人家,且以闫姓和辛姓人居多,故此唤作闫辛庄。
村子里到处都是枣树林地,每年到了收获季,满村都飘着香甜的枣香味。
这一年,又到了该打枣的时候,看着满树的大红枣,张老汉却愁苦满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老汉并非闫辛庄本地人,而是闫辛庄东部偏北半日脚程的孟庄人。他家世代为枣农,但每隔一代人就要举家搬迁一次。
张老汉他爹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把已经娶妻生子的他叫到床前,告诉他等自己咽气后,立刻收拾东西搬家。还没等张老汉开口问该搬去哪里,他爹已经撒手人寰。
张老汉在料理他爹后事后,就谨遵父命准备收拾东西搬家。在他收拾他爹的遗物时,在箱柜的最底层找到了一个红布包裹,包裹里有一柄木剑。
那柄剑有尺把长,通体红木,木质坚硬,剑身打磨得油光锃亮。剑柄处还用很细的刻刀,雕了一条栩栩如生的游龙。柄底有一个弧形小孔洞,但并没挂任何饰物。
张老汉拿着剑翻过来调过去仔细瞧了瞧,这莫不是一把雷击枣木剑吗?
凭他多年种枣的经验,此木定出自至少百年以上的多年生枣树,且此剑必是雷击木所制而成。
可张老汉从没听爹说起过这柄木剑。他再一翻包裹,里面还有一个酒葫芦,打开葫芦口,满屋里便酒香四溢,这是他爹生前最喜欢喝的枣花酒。
张老汉从不饮酒,于是就把酒葫芦又重新盖上放置一旁。酒葫芦下面还有一张画,画上是一个美男子的侧面图,男子正手擎一只巨枣。那颗枣竟比男子的头还大了三圈不止!
张老汉看着画忍不住咧嘴笑了,世上哪有这么大颗的枣?他心想,爹爹也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这样一幅奇怪的画。既然是爹爹留下的东西,又占不下多大地方,就一并带上好了。
妻子辛氏见张老汉不停地打理家什,忍不住问张老汉要搬去哪里。张老汉也不知该何去何从,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他想先去县城里走走看看,保不齐会有比种枣更好的出路。
见丈夫没有头脑,辛氏提议道,若非搬不可,何不就搬到闫辛庄?在那里他们还可以重操旧业。毕竟,她的娘家就在闫辛庄,有她娘家人照应,总好过去人生地不熟的县城。
张老汉一听,此话甚是有理,便欣然答允。于是,两口子领着五岁的儿子丑儿便搬到了闫辛庄。
到村不久,张老汉才发现,妻子的娘家虽和闫姓并驾齐驱,可远远不及闫姓人家兴旺。
这兴旺可不是说人丁兴旺,其实姓闫的人并没有姓辛的多,可整个村里的林地几乎都归在闫家人手里,特别是枣树地。只有二十郎当岁的闫彪,竟掌管着整个闫氏家族。
可想而知,张老汉并没借着辛氏娘家人的任何照应。他靠租种闫家的枣林,凭自己的一双老手撑起了新家。在他的辛苦劳作下,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一晃十年过去,眼看着儿子丑儿一天天长成了大小伙子,张老汉就算再累也很开心。张老汉前几年经管的枣林收成极好,今年他就把攒下的所有银子都拿出来多租了一片林地。
闫彪看张老汉能干又按时交租,就只收了他八成的租金,还说余下的租金让张老汉卖了枣子再给他也无妨。如此一来,张老汉就又多租了几颗枣树。
他整日在林间挥汗如雨,可没成想,以往成熟时又香又甜的枣子,今年却香甜全无。还是馋嘴丑儿偷吃了一颗才发现,这些看起来又红又大的枣,吃起来却犹如嚼棉花一般。
这样的枣如何能卖出去呢?枣子卖不出去,就没法交租钱。闫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