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9章 傩舞祭祀大会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在陵阳地区,有一种古老的地方祭祀活动——傩舞。

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的娱神舞蹈。

傩舞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祭祀的对象有很多,如日月星辰、风师雨师、五岳山林、上帝社稷都要祭。

这种祭祀的方式之一,就称为傩,在祭祀的仪式中必然要有歌舞礼乐,这种歌舞也就是傩舞。

傩舞在人物的塑造上借助面具来烘托,即木雕面具和兽皮面具。脸谱造型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根据不同的人物选取不同的兽皮

傩的表演者古称巫觋、祭师,被视为沟通神鬼与常人的“通灵”者,表演时装扮上各种服饰面具,模仿与扮演神鬼的动作形神,借神鬼之名以驱鬼逐疫,祈福求愿。

角色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多数戴面具表演。

随着道教的兴起,傩变驱鬼逐疫而为酬神纳吉。自元旦至元宵,丐户戴面具,穿红衣,挈党连群,通宵达旦,遍索酒食,场面十分壮观。

陵阳傩舞有“傩仪”和“傩舞”等表现形式,整台“正戏”,饰演既有戏剧情节、表演程式,又有角色行当和舞台砌末等戏曲特征的“本戏”,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春祭”即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至十五择日进行,“秋祭”即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平时不演出。

在陵阳山周围有不少的村庄,每个村庄基本都有傩舞的班子,如陵阳宫、曹山庙、缟溪金、荡里姚等。

每年的“春祭”和“秋祭”大家都会放下农活,出来祭祀表演和观看,人多的时候,几个班子在一起活动,参加人员有好几千人,盛况空前。

陵阳山周围的村庄傩舞和其他地方相同,又有不同之处。

如,每年举行活动第一天的凌晨,“净身”后的年首带着本宗族相关人员,匿声轻步地来到祠堂,将装有摊戏“面具”(俗称脸子)的“日月箱”,从阁楼上“偷下来”。

然后,开箱将“面具”一枚枚取出,用生布(没用过的新土布)蘸上由擅香或柏枝浸泡过的清水擦拭。擦拭面具,俗称“指脸子”。然后,将指过的脸子,经过装有樟香的香炉烟熏一番,再按规定依次摆置在“龙床”上。

起时,锣鼓低鸣,鞭炮鸣响,年首手执“神伞”有节奏地上下旋动,同时高呼一声“吉祥词”,现场气氛庄重肃穆。

每年正月初七至十五,各大姓氏大家族,都要在宗族的祠堂里,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目的是请神敬祖,避邪驱灾。

人们打着神幡,戴着面具,抬着祭品,跳着健舞,鼓音喧天,穿过街巷,热闹非凡。其表现形式也非常古朴粗犷,既礼神,也娱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正月健”。

梅街村傩舞,以宗族为载体,以戴面具表演为特征,以请神、酬神、祭祖、驱邪纳福为目的的古老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地域特色鲜明,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正戏;只在宗族内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沿袭,其内容涉及诸多领域,有着丰厚的内涵,异常珍贵。

渐渐地,大家把这种活动也带到了各个矿山矿场,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的傩舞班子,其中,鸠兹傩舞,名气最大。

陵阳矿山矿场分两种,一是附近村民为了生活,在矿山谋生,他们可以进出自由。

一是各地罪犯,流放于此的人,被迫在矿场干苦力劳教,他们管的比较严,有专门的楚军守备营看管。

守备营大约有一百来人,分左右哨和山顶哨,可以监视整个矿山。

矿场在一处山谷里,周围是悬崖峭壁,只有正面有一条山道通向外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边境小知县 大乾暴君 逆贼之大明战神 科举吾有青云志 糜汉 神断宋瑞龙 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