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六十九章 参访茶园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第二天一大早,经过一宿的休整,商船再次出发。一路顺风,船速很快。两岸的美景匆匆略过。很快,他们便来到古城衢州。没到此地前,郭宗堂就知道,一年前,这里曾经被太平军攻占,此城肯定人去城空,面目全非了。可是,到了衢州,他们才发现,情况并非想象的那么糟糕,这里的商业依旧。来往船只纵横交错,南北客商络绎不绝。大大小小的客栈、酒肆、商号昼夜喧嚣、忙碌不止。

“我们下一个地方去哪里?”郭宗堂问道。

王奕昌告诉郭宗堂,再往下走,那就是江西省会南昌了。南昌,原本是一座美丽古老的历史名城。可是,这几年,太平军和官府军队反复争夺此地,使得此地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商业一落天丈,日趋萧条。光临此地,原有的美景早已面目全非,城中满目疮痍,瓦砾废墟随处可见……见此,大家没有了顶点兴趣,只好离开了南昌。

离开南昌后,船队向西南进发,目的是要去湖南的商业重镇——湘潭。此地是内地着名的贸易中心之一,在对外贸易只限于广东的时候,湘潭曾是重要的分配中心。它也是一个商业中心,各地的茶和丝绸要集中在这里封装,再运往广东出口到外国。湘潭到广东的陆上运输贸易系统十分发达,运输货物穿过南风岭的雇佣搬运工人不下十万,南风岭在两座城市之间,搬运货物支撑着要道两边庞大人口的生活。

近些年来,火轮来到湘潭,再加上中英战后,洋人相继来此,湘潭人的生计备受冲击,商贸状况大不如以前。

“王先生,您是否知道该地茶园分布于何处?”郭宗堂问道。

“以前,本人时常来此地进货,对此地比较熟悉。我带各位去当地的茶园以及茶场看看。”

王奕昌一句话,令大家兴奋起来。这下,终于可以到茶园、茶场,十几看看茶叶的生长、加工的状况。

在王奕昌地带领下,郭宗堂等来到了一个胡雨香的地方。这里地势开阔,漫山遍野种满了茶树,绿郁葱葱。来到茶园,郭宗堂发现几位茶农正在采摘茶叶。

于是,他便上前问道:“老伯,您这是采摘几轮茶?”

“第一轮,您看,就是这种茶尖。用它制作出来的茶品相才好,味道才正宗。”

茶农的介绍,令郭宗堂异常惊叹。

“此地茶尖要送往何处加工制作?”

茶农告诉郭宗堂,无需送往他地,自己家中就会加工。在湘潭,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手工制作茶叶。茶农的介绍,令郭宗堂兴趣盎然。

“老伯,您说说,这茶叶是如何加工而成的?您能否到本人去看看吗?”

老茶农心里很高兴。他随即带领郭宗堂来到了自己的茶叶加工作坊。

看着正在忙碌制作茶叶的家人,老茶农介绍道,制作茶叶过程十分复杂。第一步,先要进行采摘。这个过程,一般选一芽三叶,鲜嫩度适中。枝梗宜短,细小,这样枝梗的含水量少,制作出来的茶叶香气高;第二步就是晒青。茶青采下来后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将其薄薄的摊凉晒青。晒青的目的是为了使鲜叶的水分蒸发,提升鲜叶内的酶活性,为下一步摇青作准备;第三步做青。这个步骤可以分为二个小部分,简单而言它就是凉青、摇青一直循环的过程,随着次数的增多,凉青摇青的时间也要慢慢的增加,一般都需要有六——八的凉青、摇青,茶鲜叶才能达到进入杀青的标准;第四步杀青。做青一般是从当天傍晚开始一直会持续到第二天,到了第二天就要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通过对茶鲜叶的观察来决定是否要炒青。杀青是茶叶品质固定的重要环节,将决定茶叶的品质好坏。有经验的制茶师能够很好的把握时机制作出优质茶叶;第五步包揉。把杀青后的茶叶包在特制的布里,准备放入整形机。利用“包揉机”把整个茶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