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03章 结合云南历史治理大理国(二)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沟万壑,在山间分布着许多坝子,其中最大的有陆良、滇池、乌蒙、洱海、腾冲等坝区。这些坝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适合发展工农业,人口承载力大,也是现代的人口稠密区和经济中心。光是滇池周边的坝区,就能承载大约一千万人。

把乌蛮族集中起来,既有利于发展又便于管理,如果有人作乱,也不再需要舟车劳顿到深山老林里面去剿灭。

孟庆亲自带队深入各部,把林子里的野人全都赶下了山,按照赵耀的指示,将这些人安置在平坦地带。

当然,光赶下山还不行,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食物来源,是要饿死人的。

赵耀派人带领这些野人伐木、筑房、垦荒、修路,以每天三顿饭作为报酬,他们倒也算听话。

好在大理国农业条件好,又引进了大汉的高产农作物,储备粮极多,要不然根本禁不起这么耗。

许多人纷纷感叹:“白花花的粮食都发给了野人,妖孽啊!”

各部族之间的语言不通,交流不便,在这种情况下,汉语作为通用语言,所有人都不得不学习汉语。虽然大多数人还只会简单的日常交流,但不久后,汉语将彻底取代蛮语。

比起移民换种,用这种相对温和的手段来同化乌蛮族,成本更低,更容易实施。

在这种语言大融合的趋势下,发展程度较高的白蛮也不甘示弱,生怕以后因不会讲汉语而低人一等,同样掀起了汉语热。

从前,只有官员和贵族才会使用汉语,如今各个白蛮村落都自发地请来教书先生,主动学习汉语的听说读写。

以董、杨氏等为首的白蛮家族更是直接修建宗祠,认祖归宗,将中原文化中的历史名人奉为先祖,以汉人自称。赵耀对此深感欣慰,作为公证人,承认他们的家族历史真实可靠!

其实,所谓白蛮和乌蛮,不过是中原的蔑称,大家长相都没啥区别,只要讲汉语,认同汉文化,那便是正儿八经的汉人。

战后重建工作十分火热,民族融合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云南这片土地迎来了高光时刻。

待时局稳定后,矿业这项暴利行业也会崭露头角,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足以让云南的几百万人口富得流油。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民国游骑我要做好人 三国之太史子义 疯了吧,朕的朝堂皆奸佞 大乾第一纨绔 为龙之道 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 开局被绿!直灭未婚妻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