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从而被后世大多数王朝所继承。
按照兄终弟及制的制度,外丙死后,时年五十六岁的子庸在哥哥的灵柩前顺利继位,子庸年少时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之后还曾跟随父亲参加过灭夏的战争,并立有战功,因此,子庸继位后,在伊尹的辅佐下,基本上延续了商汤宽仁的治国理念。
朝政稳定,国力蒸蒸日上,但遗憾的是,由于商汤太能活了,子庸的在位时间也比较短,仅四年后,六十岁的子庸便去世了,日名中壬。
因为商汤其余的儿子们生母地位低微,没有继承权,因此中壬死后,王位就该传给下一代,可此时强盛的商朝,却迎来了首次重大抉择。
既王位应该传给哪一支?从后世的实际操作上来看,一般是传给最后做商王的弟弟这一支,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都希望传给自己的儿子,谁最后在位,谁也就最后掌握了帝国的核心权利,那么这位最小的弟弟在这期间就会千方百计扶持自己的儿子,排挤侄子们。
所以王位一般都会交给最后一任商王的长子,是不会再传回给哥哥的儿子的,同理,按说中壬死后,王位应该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最终继位的却是太丁的儿子太甲,太丁在商汤之前连一天商王都没做过,凭什么传给他的儿子?答案很简单,中壬虽然是商王,但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说了不算。
太甲又名子至,子至能在叔叔中壬死后成功继位,伊尹明显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伊尹给子至的祖母做过陪嫁的奴隶,两人都来自有莘氏,自治的父亲太丁虽然早逝,但伊尹肯定更希望王位能传给他的儿子,而不是被外丙或中壬的后代夺走。
商汤、外丙、中壬,三任帝王在短短七年之内相继死去,这就让四朝老臣兼辅政大臣伊尹的身份非常尊崇,于是中壬死后,伊尹力排众议,将太丁的儿子子至推上了王位,成为商朝的第四位君主。
子治日名太甲,据史记记载,从太甲继位之初,伊尹便教导他要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名明君,但太甲却贪图享乐,任意发号施令,虐待百姓,导致朝政涣散。
伊尹虽百般规劝,太甲都听不进去,于是伊尹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太甲流放到了商汤的墓地桐宫,而伊尹自己则摄政当国,代替商王管理国家,太甲在桐宫守了三年,学习伊尹的训词,追思商汤的功业深刻反省,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三年后,伊尹发现太甲已改恶从善,于是便亲率文武大臣把他接回了西亳,并郑重的把王权还给了他。
在伊尹的苦心栽培和忠心辅佐之下,太甲复位后痛改前非,励精图治,终成一代明君,这桩政变最后以皆大欢喜的结局完美收场。太甲和伊尹,明君贤臣的感人故事流传了近2000年,可是随着一堆古墓书卷的出土,伊尹的正面形象却迎来了反转。
晋武帝太康二帝,即公元281年,一个叫不(这里念fou)准的盗墓贼,偷偷的掘开了一座古墓,由于墓中漆黑,双目不能视物,他便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把竹片,点燃竹片用来盗取墓中陪葬的名器,但古墓中并无金银财宝,只有码放整齐的竹简,不准大失所望,因为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并不值钱。
第二天,村民们看到古墓被盗掘,便告知官府,官员们到来之后,看到竹片码放整齐,数量众多,于是装上大车将其运走,这就是《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做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唯一一部未被秦始皇烧毁的上古史书。
据《竹书纪年》记载,伊尹给太甲罗列了一堆罪名,将其囚禁在桐宫,然后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在忠于自己的臣子的帮助下逃回西亳,并将伊尹杀死,成功夺回了政权。
太甲为人忠厚,他并未抹杀伊尹辅助商汤建国的功绩,而且还善待了他的家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