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东周之春秋时代 (第7/11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春秋五霸之宋襄公

宋襄公(?-公元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史记》中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用现代的眼光看来,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腐的信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把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至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宋国不是大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还不清楚,若宋有后来秦国的实力再讲仁义必然称王,而且不只二世。但是宋襄公不肯埋头发展,他也曾说齐桓公用管仲20年称霸,而他等不了。急功近利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宽而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

盘点春秋有名的战役和会盟。

晋楚拉锯:在前591年楚庄王死后,楚国霸业渐衰。晋国经历晋景公、晋厉公两代经营,渐渐超越楚国。晋国在前589年的鞍之战与前578年的麻隧之战中,分别打败齐国与秦国,国势复振。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第三次巨战——鄢陵之战,晋国以获胜收场,楚国霸权受到更为严重的削弱。但不久晋国发生内乱,晋厉公被弑。这一阶段,晋楚实力大体相当,形成中原拉锯战。

晋悼公复霸:晋厉公死后,晋悼公继位,对内改革政治,任贤用能,驾驭群臣,对外联宋纳吴,慑秦挟齐,三分晋军,争郑疲楚,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压倒性强过楚国,中原诸侯皆附晋,晋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霸业复兴。楚国迫于晋国的再度强盛,不得不放弃对中原霸权的争夺。

弭兵会盟

晋悼公死后,君权再度下移,晋国六卿专擅国政,兴于内耗,意与楚国和盟。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国的华元与向戌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

吴越争霸

当中原诸侯争霸战争尘埃落定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继续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而内部空虚的时机,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了最后一个霸主。

吴国,是姬姓诸侯国,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473年,历700余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越国,勾践卧薪尝胆是为美谈。而二者,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邾分三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 做皇帝的快乐你们想象不到 七零年代小媳妇 陶家传 网游之绝世神主 抗战侦察兵 系统带我穿越:回到三国开纸扎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