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着名方国之一,古城在今邹城市东南12.5公里,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
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678年,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
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国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迷人的分割线(?>?<?)
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的后代们经过长期征战的洗礼,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前550年至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的手上。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魏、韩四家。
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
周代开始大规模分封采邑与封国,据记载可能分封了400多个。到了春秋时期分封的封国只有120多个,后来发展成为鲁、卫、齐、晋、楚、宋、郑、秦、蔡、曹、吴、越十二大诸侯,还有一些小侯国。
春秋初年出现了“南蛮与北狄交”的局面,各国与四周少数民族交往甚繁,疆域变迁较大。到战国时又演变成为战国七雄。七雄的疆域十分广大,西边的秦发展到巴蜀、甘肃东部的洮水中游,北边的赵国北达阴山,东北边的燕国北达今河北东北、辽宁南部的辽河流域,南边的楚国到达五岭的北麓。
春秋时期开始设置郡县制,当时在天子辖地、诸侯方国内,都有“县”的政区设置。只是最初县与郡无隶属关系,县一般设在内地,而郡一般设在边区,故一般县小而地位高,郡大而地位低。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郡的下面设立了许多县,郡县的隶属关系才形成。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郡县制已初具雏形,为秦的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