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二十章 佛教的危机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口等现象认识得很清晰,也非常不满,表示你们这是动摇国本的节奏,根本没把我这个老大放在眼里啊。鉴于这种现状,是严厉打击还是轻轻放过,都要取决于一个皇帝的最终想法。

二、那么佛寺为什么这么有钱、有地还有人呢?多到连皇帝都眼红、多到动摇国本的程度?

首先是田产,佛寺的田产有皇室赐予的,也有地方官府或士族、地主捐献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靠自己的劳动开垦的等。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之一,有了土地,就有了长期稳定的佛寺经济基础,进而形成稳固的产业链。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这些佛寺拥有的土地面积太大了,而且还不纳税的。比如当时的陇州大像寺就占有七个村庄,五十三顷五十六亩多土地,具体相当于现代多少亩地,就不考证计算了,总之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而这又是一种遍布全国的普遍现象,所以算总账的话,这就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了。动了不该动的蛋糕,而且还是切了一大块去了,不收拾你收拾谁?

其次是人口,安史之乱后,不但农民可以随便出家,官方还靠出售度牒赚钱呢,仅755年就一次性度僧尼近万人,所以到830年时,大唐朝僧尼人数高达七十多万了。皇帝呢,和尚太多,我还有钱时就沙汰一次,没钱的时候就接着出售度牒,那真是“度僧与沙汰”反复运用级别转眼就从青铜到了王者。

人口的重要性比土地低不了多少,僧尼是游离在徭役之外的群体,寺院的经济模式也脱离于法律、户籍制度以外,如果规模再达到一定程度,那就不可避免的会和统治阶级激化矛盾,惹皇帝的不高兴。

除了正规的僧尼以外,一般寺庙里还会收留大量的人口和黑户,他们托庇在寺庙中,同样逃避了课税和赋役,这显然会进一步造成了国家的役、税损失。

当然了,这种情况并不只佛寺存在,当时“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在晚唐的政治败落的情况下,中央集权控制力变弱,同样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控制,所以不能把人口流失的锅全都甩给佛教。

由于佛寺拥有了大量土地和人口,又独立于税、赋之外,所以,随着佛教寺院经济的过度扩张,和尚们早就过上了小康生活了,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严重损害国库收入之上,并且加剧了和普通地主阶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诸位道友可以看看李炎此诏的原文,大体是除了说佛教惑民乱众以外,实质上还是因为佛教势力发展过大,侵占了大量的人口、土地和赋税,你吃的多了,我们皇家吃的不就少了,你这是老虎嘴里夺食嘛。

三、文化本位意识方面,佛教事实上是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功过放在一边不谈,但它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改变,对传统文化本位统治地位、社会与家族或家庭伦理的挑战,都是受到儒、道攻击的重要方面。

儒家思想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统治阶级一直很喜欢的,而佛教呢,和尚们表示我要用今生的苦修追求来世绽放,只活一世怎么行,这一世受到种种苦,来世才能修成正果,这种出世的思想还有众生平等的思想有悖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制、皇权至上的思想。

特别是从董仲舒篡改了儒学以后,提出了帝王才是神灵在人间的化身,世俗一切,注意是一切,同样包括宗教在内都是归帝王掌控的,您这么宣扬众生平等是几个意思,您把佛祖摆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那把我摆在哪?你这是要上天下海,眼里只有太阳和乌龟,就是没有我这个皇帝呗!

四、缺钱,特别是到了唐末,国家经济不景气,不复贞观、开元的盛世,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皇帝家也好不到哪去了。特别是当战乱或灾荒发生时,国家就更会缺钱,特别是战争,这是件耗费国力的最大的杀器,而李炎正好又刚结束了两次大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海兵 大唐:最强争霸系统 医品毒妃倾天下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清明上河图 帝国第一家丁 晋末的卯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