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它防守薄弱的地方下手,他防守西边,咱们就进攻东边,他防守东边,咱们马上回头进攻西边,让他疲于奔命。他们这么一奔走起来,弱点就会暴露出来,然后咱们攻虚击弱,就能所向无前。南人怯懦,知道我们的部队前来进攻,必然会派大部队来迎战,征兵征得多了,军费开支就大,国库就会空虚,老百姓就会跟着吃苦。他征兵少了,那我军就可以趁虚而入,那样一来,江北各州就是我们的了。拿下了江北,这里的老百姓也可以加入我军,那么江南也就不难平定了。这样花的力气又小,收效又大。
拿下了吴地,广西广东就是我们的臣子了,四川嘛,一封信就可以把他召来,如果他不来,那咱们四面进兵,席卷而至,蜀地就可以平定了。平定了吴、蜀,幽州也会望风而降。只有并州,都是些必死之寇,必须以强兵攻之。其实他们从高平战败之后,已经无力再战了,所以也不足为患,可以最后再动它。
如今我朝兵力精练,武器装备充足,臣子知法,众将用命,一年之后就可以平定边疆了。臣一介书生,不足以谈论国家大事,至于不识大体,不合机变之处,请陛下原谅。
这位王朴跟随柴荣多年了,以前柴荣做节度使的时候,他就是柴荣的长书记,现在柴荣看了他这篇文章,大加赞赏,就召他入宫,跟他谈论国事。王朴谈论风生,柴荣听得击节叫好,立刻任命王朴为左谏议大夫。不久又让他管理开封府,等于是做了首都市长了。
另外两篇文章的作者窦仪、杨昭俭也都升了官,窦仪担任礼部侍郎,杨昭俭担任御史中丞。然后,柴荣就准备采用声西击东的策略,先用小部队去进攻蜀地,再派大部队进攻南唐。
着名学者金纲对王朴的评价很高,称他为上辅之器,刘承佑大开杀戒,杨邠被灭族,他门下的人基本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处罚,而王朴例外。王朴在关键时候能明哲保身,这是一种智慧。在国家无道之时,儒学主张是“卷而怀之”“独善其身”。但是在国家兴起之时,儒学主张“行道、担道,生死以之。”王朴是具有这样智慧的人。
...........
知识卡片:
公元955年,后周的大将刘词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刘词是一员猛将,北宋的时候有一本书,叫《十七史百将传》,五代十国时期被收录其中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刘郇,还有一个就是刘词。由于历史变迁,我们现在慢慢的把他给忘了。
刘词在后梁的时候是杨师厚的部将,杨师厚组建了银枪效节都,当时刘词就在这支部队里,我们也可以说他是兵王。他在后唐的时候命运不济,一直在底层军官里面混。一直到了后晋,刘词才得到了重用,在一次次的战争中崭露头角,在讨伐杜重威叛乱中立了大功,从那以后他就被提升到了重要的位置。在郭威平叛的时候,他攻打李守贞,冲锋在前,势不可挡,那真是一员悍将。柴荣讨伐北汉,刘词作为最后一支援军,虽然来的晚了一些,但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刘词特别值得称赞的一点,是他身上没有军阀个性,他当节度使的时候不实行苛政,不扰民,任用贤士,后来北宋的开国功臣赵普和楚昭辅都是他过去给招来的。
刘词还有个优点,就是不忘本。我们有一个成语叫“被甲枕戈”,形容时刻不放松警惕,这个成语就出自于刘词。他不管什么时候都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武将。他在当地方官期间,经常睡觉的时候还穿着铠甲,头枕着武器。他这个行为很奇怪,这样睡觉肯定不舒服,有人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说:“我以此取富贵,岂可一日辄忘之?且人情易习,若一堕其筋力,有事何以报国!”我们听听,这话说的多好,我因为打仗勇敢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不能忘了我是个战士。后面这个“人情易习”说的更好,意思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