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與海外貿易同步發展的,還有華人的第一波移民浪潮。中國人開始在東南亞一帶廣泛定居,華商的勢力主宰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並且形成了部分&ldo;准政權&rdo;性質的小王國,假以時日,東南亞地區將完全可能實現&ldo;王化&rdo;,成為中國進軍全球的橋頭堡和基地。
但是,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打斷了這一進程。而鄭和下西洋,則從根本上剷除了中華勢力在海洋上的擴張。
根據《明史》的記載,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一是&ldo;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rdo;,二是&ldo;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rdo;。這也是被後世大多數人所公認的兩大目的。
惠帝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元璋之孫,朱棣之侄。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即位,大力削藩,藩王中勢力最大的燕王朱棣以&ldo;清君側&rdo;為名,起兵&ldo;靖難&rdo;,經過多年血戰,攻占首都南京。惠帝的下落成了一個千古之迷,有的說是被燒死,有的說是外逃。《明史》所採用的,就是&ldo;外逃&rdo;說,追尋惠帝的下落,就成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但是,一個早已失去了地位和追隨者的下崗皇帝,究竟是否值得如此大動干戈,還是個疑問。
&ldo;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rdo;的目的,相對比較靠譜。明成祖朱棣本人是朱元璋諸子中武功最佳者,在長期駐守北平的過程中,他成為對抗蒙古人的中流砥柱,而他之所以能奪位成功,也是依靠其強大的武裝力量,真正是&ldo;槍桿子裡出政權&rdo;的實踐者。登基前後,&ldo;耀兵&rdo;一直是他內政外交的基石,而通過&ldo;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rdo;,不僅能以&ldo;萬邦來朝&rdo;的盛況增強他的合法性,也能直接和間接地打擊任何敢於挑戰其權威的反對勢力。
朱元璋在洪武元年(1368),就確定了&ldo;不征異國&rdo;的國策,此後更是宣布了15個&ldo;不征之國&rdo;,包括朝鮮、越南、日本等,&ldo;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rdo;(《明太祖實錄》)。明成祖雖然繼承了這一傳統,但並非意味著不需要&ldo;耀兵異域&rdo;,恰恰相反,&ldo;耀兵異域&rdo;的威懾作用,才是確保&ldo;彼不為中國患者&rdo;的前提,鄭和的龐大艦隊,就成為這種威懾力量的最好載體。
梁啓超在其著作《鄭和傳》中說:&ldo;成祖(朱棣)以雄才大略,承高帝(朱元璋)之後,天下初定,國力大充,乃思揚威德於域外,此其與漢孝武、唐太宗之時代正相類。成祖既北定韃靼,耀兵於烏梁海以西,西辟烏斯藏,以法號羈縻其酋;南戡越南,夷為郡縣,陸運之盛,幾追漢、唐,乃更進而樹威於新國。鄭和之業,其主動者,實絕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rdo;
鄭和下西洋的&ldo;耀兵異域&rdo;,與朱元璋倡導的海禁政策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其本質上完全相仿:那就是將一切可能的反對勢力徹底扼殺在萌芽狀態,確保政權的安寧。這一表面上看十分開放的行為,其幕後實際上是同樣的保守動機,因此,在派遣鄭和的同時,朱棣會頒布對於&ldo;執迷不悛&rdo;的海外華僑&ldo;命將發兵,悉行剿戮&rdo;的全球追殺令,並將倒霉的陳祖義押上了斷頭台。
民族去勢
在這種&ldo;金元外交&rdo;的思路之下,所謂的&ldo;貿易&rdo;也成了&ldo;金元外貿&rdo;。市舶司則從&ldo;海關&rdo;,變成了&ldo;統戰部&rdo;,扮演著散財童子的角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