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八十四章 周太谷:太谷学派 以道补儒3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解放后,太谷学派虽然在组织形式上解散了,但是学派的传承却没有断绝,近年来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其中的原因自然就是周太谷的圣学或圣功有值得学、值得研究的地方。下面就简单讲一个大概,道友们有个印象就好。

周太谷的圣功,实际上是以易为宗,以儒学为主体,兼摄佛道,见性养命的三教合一的思想具现,门内的弟子自称圣功弟子。

具体讲什么是圣功呢?

易经的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卦是万物还未生发的状态,所以有开蒙一说,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一种至纯至圆的,还未受后天污染的性的境界,周太谷说这就是天性。这个天性是在命和身里面,所以二者缺一不可,性又有着自己的性质,周太谷称之为“合德”,“合德为性”,也就是说性是符合天道的,他进一步用易经里的艮和兑二卦加以解释:“天之赋我曰命,父母赋我曰身,合德曰性。合德者,艮也。其分道者,则兑也。”

什么意思呢?艮兑二卦分别生成咸卦和损卦,兑上艮下是泽山咸,艮上兑下是山泽损,咸卦有虚怀若谷的意思,损卦有防小人的意思,这样就和内圣外王联系了起来。从无染的蒙卦,推出人的本性,又引出“分道曰情”,情这个字是从性中来,是性之所感,也是有顺天合德的意思。

儒家的经典有内外两层,就是常说的内圣外王,内圣是修身养性,外王虽然是政治伦理,但同样是修身的指南,所以内圣和外王本来就是一回事,这就是周太谷悟到的圣学,是太谷学派的圣功。

圣功就是要从以性养正,从修诚开始,七情六欲和五脏相通的理论,调养身心要“一心清静,寡欲少贪”,实际上这就是天人合一。

从周太谷的遗着中可以看出来,他的学问里有易学,什么河图、象数,他还非常推崇宋明理学,什么程、朱、陆,还精通佛、道,所以,太谷学派是综合三教,当然比较多的还是对道教的引入,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

因为太谷学派的内部文献不好找,所以早期的学者大多试图通过研究太谷学派重要的传人来研究学派的思想,比如刘鹗、李光炘、张积中和黄葆年等。刘鹗就明确表达过三教合一的思想,李光炘、张积中、黄葆年等也都有类似的说法,可见三教合一的思想是太谷学派所接受的。

李光炘在南方传道,对佛学文化吸收了很多,甚至对某些思想加以改变,另立新说,比如正法眼藏、根尘、果报等等,甚至还重新定义阿弥陀佛,说这就是三教一家的意思。李光炘对周太谷的圣功之学进行过总结,说佛道传承不绝,代有圣贤,今天有龙门派和念佛宗(净土宗),师傅则在佛道二教的基础上创立了圣功,圣功就是脱胎于佛道二教的,所以理学家说佛、道是异端是不对滴。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李光炘深入研究后,提出了用道教的“心息相依”,佛教的“转识成智”来完善圣功。

心息相依前面讲到过,是南宗的秘法,李光炘研究出了一套修炼功法并传给弟子,按他的功法修炼就能够“心息相依,真不死也”。近年来做相关研究的学者非常多,有兴趣的道友可以找找相关资料看一看。据说李光炘和张积中以易经为基础,还开创过一套“目诚”的修炼功法,教给弟子们修炼,据说可以成仙。

转识成智则属于大乘佛教的内容,个人对这些完全是外行白,只是知道大概就是通过修行禅观把八识变成四智的意思。八识道友们都知道,其中眼、耳、鼻、舌、身转化为成所作智,意识转化为妙观察识,末那识转化为平等性智,阿赖耶识转化为大圆镜智,这就是八识对应的四智。不过李光炘是从禅宗的见性成佛的角度来分析转识成智的,而且很巧妙地把定慧不二、直指人心和道教的心息相依联系了起来。

张积中对佛学思想研究更多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海兵 大唐:最强争霸系统 医品毒妃倾天下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清明上河图 帝国第一家丁 晋末的卯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