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九百五十五章 大结局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控制南海。

高卢人得到了耶鲁撒冷之后,越发地肆无忌惮,借机扩张,已经与巴比伦都护府产生了冲突。

席君买与张士贵得到李承乾的准许,两位老将军带着兵马开始北上攻打高卢人。

一场席卷欧洲的战争就要开始,这一仗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当李承乾下旨,劝谏的言官数不胜数,奏章很快就堆满了东宫。

贞观一朝已征战够多了,自贞观八年以来,不论是扫平天山,震慑吐蕃,这些战事一直进行到了贞观十六年。

现在好不容易歇两年又要北征高卢人。

人们担忧战争越多,会成为社稷的负累。

不仅仅是对外的战事,李承乾对内部开始收紧,这个严苛的储君着重加大监查的力度。

除了兵权,李承乾赋予了御史台,刑部与大理寺更大的权力,监察范围下到县丞,上到宗室王侯,乃至所有的皇子。

并且建设了民事监察的官邸,现在布衣百姓可以状告地方县丞乃至州府郡守。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改变。

张阳离开了朝堂。

李承乾裁撤了太子少师的官位,张阳是大唐的最后一位太子少师。

并且往后的太子老师不再从朝中选用。

李承乾按照张阳的意愿,贯彻以群众为核心主旨的目标,以万万布衣百姓来限制官吏,以御史台来施行监察权力。

大唐的朝堂更紧张了,在大唐的做官更需要谨小慎微。

有人说贞观一朝的天可汗是一个十分大气的皇帝,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皇帝。

但这天下的皇帝并不是都一样的,李承乾是一个严苛又小气的人,他将会是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容不得情面的皇帝。

这两年长安城发生了太多的事,李世民为了让这个储君登基扫平了所有的障碍。

玄武门的事情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疙瘩,对李世民来说太子能够平稳地登基,不再出现谋逆的事,便是他心中最大的慰藉。

临近立冬,张清清与天可汗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想要去修长安城的城墙。

为此还带了不少工匠。

朝臣与官兵自然也不敢拦着,任由天可汗与这位天可汗的外孙女“胡作非为”

平静的日子过了几天,这些天张清清早出晚归。

李玥收拾着家里道:“也不知道父皇最近是怎么了,什么都由着清清。”

张阳哀叹一声,媳妇这是放任了,连李世民都这么由着女儿,做爹娘的更不想管了。

立冬这天,李承乾的登基大典上,满朝文武都在太极殿前,还有各国的使者,见证着大唐的第三位皇帝。

直到李承乾坐在了皇位上,文武欢呼,承天门下的将士们山呼:“大唐万胜。”

李承乾一挥衣袖,目光看着太极殿,整齐的队列,这一刻他的精气神攀到了顶峰。

辞官后的房玄龄又一次走到太极殿前,这是他最后一次为大唐念诵旨意。

念诵旨意的话语声在殿前回荡,年号:正乾!

今天是正乾元年的第一天,意在正清天下,领乾坤社稷。

大唐要走上世界的巅峰,李承乾还有心中还有一个疑惑,那是多年前,张阳还是东宫掌事,他曾说过,统世界的意义,统全世界臣民的巨大力量是什么。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那这个世界又会成为什么模样。

此刻的长安城外,李世民放飞自我后像个老顽童,他也不去参加,李承乾的登基大典,而是带着孙女与一群工匠在长安城外忙活。

李孝恭与李泰远远地看着,也提心吊胆的。

张清清问道:“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盛唐风流 大筒木宁次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翻云 翼瑾风云记 绝世修真